苗家少女脱贫记_第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节 (第2/4页)

决了红菜薹,张意驰终于想起了今天的重头戏——冬笋炒腊rou。他对腊rou兴趣不大,越是耐存储的东西,他越容易得到。品质高低,大抵取决于要付多少钱。虽说他mama在饮食上管的极严,不过他这么大个人了,偷吃过一两块腊rou实在不足为奇。大概是被家里养刁了舌头,他觉得腊rou并不如传说中的好吃。

    因此,他夹的是冬笋。顿时,鲜的他差点咬掉了舌头!冬笋原来是这个味道!不输于菜薹的脆嫩,有别于菜薹的清甜!恰到好处的咸与辣,还能隐隐尝出腊rou带来的甘蔗的香。这是什么神仙菜品!米其林再见!

    “我以为,冬笋是那种干干的带着点韧劲的口感,但今天的,吃着比春笋更嫩了!”张意驰在连吃了好几块后,终于有空发出感叹。

    “春笋是更嫩点,但它的质地比较松软,不如冬笋紧实。炒的不如冬笋好吃,到了春天,我炖了给你吃。清炖和油焖都不错。”龙向梅会做的菜不多,但对于乡野美食,她的水平并不比厨子们差多少。仗着现摘现炒,很多时候发挥的可能比大厨还好。毕竟很多食材,只要足够新鲜,就会足够美味,且这份美味,是水平与调料无法拉平的、属于食物最原始的味道。

    龙满妹也吃的很开心。腊rou被龙向梅切片炖煮过,减少了咸味的同时,也损失了不少香味。无论是特有的烟熏味,还是猪rou原本的风味,都打了个大大的折扣。但唯有如此,她才能放心的吃上几块喜爱的腊味。她从生病至今,有足足一年没尝过腊味。偏偏冬季的乡村里,每天都有腊rou飘向,实在馋的她抓心挠肺。今天总算圆满了。她孩子气的对张意驰丢了个感激的眼神。毕竟如果不是给张意驰尝鲜,她下辈子都别指望龙向梅给她炒腊rou,焯过水的都别想。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装腊rou的碗里连蒜叶子都被扫了个一干二净,张意驰也破天荒的吃了两大碗饭。帮着龙向梅收了碗筷后,绕着屋子消食。。

    绕了两圈后,张意驰的眼神飘向了龙向梅称重的大称,愣是没勇气踩上去看看数据,自己大概真的胖了好几斤了!

    然而,成功的冬笋炒rou不代表成功的视频。在等待电脑送达的几天时间里,张意驰与龙向梅又陆陆续续拍摄了不少素材。再由张意驰一边看着网上的剪辑教程,一边剪出了个五分钟的短篇。还是龙向梅原先拍过视频的账号,视频上传后,两厢对比,无论是镜头、剪辑、打光都远胜于之前自己拍摄的原始版。

    但在竞争堪称惨烈的今天,区区一个乡村野趣的视频想出头谈何容易?观众的确喜欢看丰收的喜悦,因为那能带给种菜民族的人们极大的爽感。因此,为了这份爽感,各种造假应运而生。赶海是重灾区,沙子里随便刨刨什么玩意都有你敢信?同样是挖冬笋,别人一锄头一个,100%挖出率,直接把龙向梅60%的数据轰成了渣渣。

    看着凝固的两位数的观看数,张意驰差点自闭。他自幼顺风顺水,还是第一次遭遇如此沉重的打击。

    龙向梅倒是没什么,他们村已经折腾过好几轮,早麻木了。太阳西斜,家家户户点起了灯。没有拍摄的日子,龙向梅家又变得昏暗。她早做了两手准备,增添灯泡的时候,在电路上分了两组。有拍摄的时候全部的灯打开,便于出效果;没有拍摄的时候,一切照旧。只是顾及张意驰的习惯,不再使用20瓦的灯泡,比最初的时候稍微亮堂了点。

    五光十色的大城市里长大的张意驰当然依旧不适应,但他也不能强求龙家无休止的耗电。他的渔网没织好,没有任性的资格。

    门外传来一声呼喊,略学了几句苗语的张意驰答应了一声,跑出了门外。门外停着辆三轮车,车上坐着个风尘仆仆的中老年男人,正是村民周季喜。他见了张意驰愣了愣:“怎么是你?梅梅呢?”

    “去杨章荣家帮忙打豆腐了。”张意驰答道,“年底下他们家的豆腐好卖,忙不过来,请梅梅去帮工,满姨也去了。”

    周季喜听到张意驰的回答,脸色沉了沉。随即他上下打量着张意驰,半晌过后,他问:“你到底是不是龙家的郎霸公?”

    张意驰连忙摇头,略心虚的道:“我、我是来养病的。”

    周季喜转身从三轮车的车斗里拿了个快递包裹,扔在了张意驰怀里。正想重新发动车子,他又停了下来,问:“杨家喊梅梅去做事,给钱了吗?”

    张意驰点了点头。

    周季喜又问:“给多少?”

    张意驰遵循着大城市里不随意透露别人薪资的习惯,说了句不知道。

    周季喜的脸色又沉了些许,隐隐带上了几分火气:“你晚点跟梅梅说,明天我家要烘腊鸭子,让她去我家帮忙。去什么杨家,他家只知道占梅梅的便宜,我呸!”

    张意驰眉头一皱:“占什么便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