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帝国_第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节 (第4/4页)

大营统一安排。

    林玉山任职的左营,被安排到了哈南寨,牢牢控制西北方向的交通枢纽。

    随着两批士兵的招募,以及北方工业公司的大量工程逐渐开工,连同家属,至少有上万人手来到了阶州南隅,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碧口码头愈发地忙碌起来,甚至县城里亦繁华了许多。

    众多的工作机会,统一安排食宿的条件,又吸引了许许多多在深山老林中的贫民拖家带口,走进北方工业公司的工人招募地点。由此将碧口、玉垒、县城、陈家庄、哈南寨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江河上下的拥有数千人的大城镇。

    要知道,按照朝廷的惯例,只要是两千人以上住户就可以称为镇了,不少小县城亦只有二三千人,如果有上万住户则是府城才有的规模。

    陈安下一个盯住的目标是白龙江的中游临江,只要在那里安插进了部队,整个阶州南隅就完全掌控在他的手上了。

    可是就这么上万人涌入,就已经让阶州的粮价发生了巨大波动,害的陈安赶紧从四川调来大笔粮食才平息下去,否则马上就会有人弹劾陈安罔顾民生了。

    陈安一面马上购买当地大量田地山林,组织人手垦荒,一面又多次联系彭道台,看看能否在兰州买到足够的田地,利用北方工业公司的名义建设农垦公司,主动开始屯粮。

    彭道台的答复很是奇妙,“官绅农场众多,公司农垦到未听闻。”

    北方工业公司明目上的总办是波兰人科瓦尔,彭英甲亦不敢轻易开口同意外国人屯垦中国土地,政治风险实在太大。

    心领神会的陈安,马上用自己的名义购买了大批土地,派出陈家庄大量人手担任管事,积极开始屯田储量了。

    反正上海方面的交易也快了,现在无论签了多少白条,陈安都毫不在意,一律注明先付定金,三月交割后全额付款。

    第三十七章 北方银行卷

    陈安站在玉垒北部的浮桥残址,静静地看着,心中不停转着念头。是否新建浮桥的问题上,陈家庄内部第一次有了不同意见。陈安提出想在旧址干脆建设一座钢铁大桥,遭到了全面负责审查内部财务的林月儿的坚决反对。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林月儿拿出一大叠数据,指出现在已经是背负了十几万两的巨额债务了,未来一个月内甚至会增加到二十多万两,而如果新建钢铁桥梁至少需要再新增二十多万两规银。除非是能够抹平债务,否则不能再大兴土木了。

    陈家庄的决策层都被巨额债务吓倒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反正支持林月儿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也绝不会是错的,齐齐举手支持林月儿的建议,继续修复浮桥。

    陈安看着大伙的众口一词,顿时目瞪口呆,竟然还会出现这种事情?果然是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

    陈安又不能解释清楚那些军火交易的内幕,大家一直以为是倒卖而不是自己生产的,自然不肯相信他所说的几次交易就可以转亏为盈的事情。

    浪费无数口舌,终未能取得大家同意,陈安只好暂时停下兴建铁桥的念头,转而布置先修浮桥了。这种会议以后越开越频繁,最终成了惯例,最初只是林月儿因为财务而召集,所以叫做陈家庄财务会议,后来商议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名称只是将陈家庄改成了北方集团,自始至终一直叫做财务会议。

    就先修浮桥吧,把运输线路畅通再说,等再卖上三批军火,大笔的银子送回庄子里,大家自然会同意修建铁桥了,陈安拾起一颗石子,用力一甩,在江面上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水飘来。

    上海方面发来紧急电报,内容很含糊,陈安却知道第一笔交易成功了,一共十二万六千两银子已经进入克劳泽租用房子的密室内。北洋新军也是非常小心这次交易,曹锟亲自带队秘密南下,顺利地完成了交接。

    按照原先的计划,克劳泽马上花钱在上海租界工部局附近高价买下来一幢三层洋房,又大张旗鼓地将十万两银子送到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存入,作为注册资本正式成立私人银行北方银行。虽然北方银行资本金与其他外国银行相比,几乎只有零头,但是于国内为数众多的私人钱庄小银行相比却是绰绰有余。

    诧异于一个毫无背景的德国人也敢在中国开立私人银行,上海租界的外国银行和买办都准备等着看笑话了,结果开业之后,克劳泽很干脆地宣布,北方银行只服务于北方工业公司,不接受任何公开或非公开业务,顿时让上海一大群人跌破了眼镜不止。

    克劳泽同时还聘请了不少银行专家和雇员,加上各种红包开支,第一次军火交易的十多万两银子就一分都没有运回甘肃。

    北方银行的第一笔业务,就是秘密将柳石押运过去的大笔美元兑换成银子,准备运回甘肃以解燃眉之急。既然已经有了北方银行直接在上海接收军火款项,那就不需要再留下这些美元了,到时候将银子直接付给尼森伯姆就是了,省得转运麻烦。

    仔细计算过后,克劳泽的电报马上就发了过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