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2/3页)
),证明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若是将他们接收回来,将来若是有个风吹草动他们肯定又要跑,没意思。同意的一方意见又不一样,他们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人就算跑到天边去也是大清的子民,既然是子民,就应该无条件的接受。 双方吵得不亦乐乎。福临有些头疼。在他看来,凡是他的子民,在外面被欺负了,他就应该出面去帮助,没有任何原因,祖国就应该是在外游子的坚强后盾。但是,他也明白大家的顾虑。当年土尔扈特部落的土地是被蒙古几个部落瓜分了的,若是现在将土尔扈特部接回来,总要给他们一块立足之地吧?那么,这块地该从哪里来呢? 蒙古各部落真是坐不住了。皇帝的脾气他们都知道:护短。当沙俄入侵的时候,皇帝绝对会护着他们,惯得他们胆子越来越大,有时候还去sao扰sao扰沙俄的边境,皇帝表示一概不知道。所以,土尔扈特部求助的话,皇帝大概,可能,应该,也许,不会不管吧? 蒙古诸人终于发现,皇帝护短这件事,放在自己身上,好——可爱;放在别人身上,好——可恶! 福临不负众人所望的,护短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土尔扈特是中国人。他为了两个道士都能挑起一场战争,没道理放着十几万的土尔扈特人不去救助。他一反常态,将接回土尔扈特部的好处一一列了出来。 第一,人家有十几万的人啊,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游牧民族还是在拼人口的时代,多一个青壮年多一份力量,这么多人回来了,该是多少劳动力啊!第二,人家在沙俄居住了这么久,对沙俄有充分的认识,将来若是国家再跟沙俄有点冲突什么的,知己知彼,多好。第三,我们毕竟是泱泱大国吧,若是连自己的子民都护不了,将来岂不是大家都会一窝蜂的上来欺负? 好吧,皇帝你学会讲道理了。不管是谁都表示非常欣慰。自从多尔衮去世后,皇帝异常的独断专行,大臣们搞罢工搞威胁完全没有用,这个皇帝是工作狂,能熬夜能不休息能不睡女人,一个人顶几个人用,而罢工了的大臣则是悲惨,工资没有了,位置也没有了,就连自家亲戚想要出仕也会受到连累。 算了,强势些就强势些吧。于是,在大家渐渐习惯了说一不二的皇帝之后,皇帝又开始讲道理了。朝政的事情开始和大家商量着干,之前那只要上朝就千年不化的黑脸也有了松动的痕迹。 朝臣们感激涕零啊。之前每天被批评,现在有好言好语听,上朝都成了一种幸福啊有没有!范承谟等老臣的孩子更是想起了自家老爹唠叨过的“想当年皇帝换牙时一二三事”,做梦都想着会不会有可能皇帝再次变回那个好说话的性子,更有的人跑去先帝庙拜拜,认为这是皇帝终于从成宗皇帝的逝世中走出来了的迹象。 其实都不是。经过长久的培养,福临明白了景额的性子。景额是个从小就泡在蜜罐子里的孩子,手段有心计有,但还是仁厚。这些大臣在自己手里被压制得狠了,到了景额的手里未必不会反弹,别到时候逼出一个中二的皇帝来,他辛辛苦苦打造的天下经不起折腾。 凡事只要讨论了,便会有一个拖延的时间,朝堂上啥都不管了,就对土尔扈特部的事情吵得热火朝天。这次不是为了让不让他们回来了,而是为了土地。 蒙古那一块已经安排好了,不管是谁都不愿意拿出地盘来接纳别人。就连势力比较雄厚且一贯通情达理的科尔沁,都不想着分出自己的好处去,布木布泰亲自去劝都不行。土地成为了问题的关键,福临在地图上划来划去,都没有找出一个合适的无主的地方来。 景额在一旁陪同着,见自家老爹为难,忽然指着地图上蒙古的边境,道:“皇阿玛,从这里往北,就是沙俄的地方了吧?” 福临点点头,景额继续道:“儿子听说,沙俄有不少无主之地,反正荒着也是荒着,不如我们从沙俄手上购买一块,安置土尔扈特部,如何?” 买地?你以为是东村的地主和西村的地主做买卖吗?福临瞪了这个不靠谱的儿子一眼,却见景额不紧不慢的道:“若是不卖,我们便提出要租,租着租着,不就成了我们的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