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孙氏强敌_第四章 南阳之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南阳之行 (第3/3页)

 “嗯,要上朱砂,黑墨,叶汁。小兄弟你还是上别处去吧,老头我还急着赶工哩”

    “行,我不打扰你,在旁边看着就成”

    看了一会,孙策不得不赞叹古人的心灵手巧,就用几把锉刀和小斧子,硬是完成了一件艺术品“这老人家做一个这东西,能卖多少钱?”

    这句话孙策是向杨延昭问的,后者囫囵了半天,似想起了什么“大概五十钱吧,我记得之前娘带我在市集上买过一次”

    “呵呵,看你们就是富家子弟,你们出五十钱买,可到我们手上就只有二十钱咯,嘿,这世道,如今给老头我一口饭就成”

    孙策并不是那种期盼天下大同之人,天地间最大的公平就是不公平,所以闻言之后他只能默默点头“老丈,我给你使个法子,让你今年能过个好年”

    “嘿,你这小兄弟也忒有意思,老头子我听着”

    随手撇下一根树叉,在泥地里写下‘春引百花竞放,福到人寿年丰’。

    “同样取两块桃板,一块板刻一句,挂于大门两侧,我这法子容易被人抄袭,老丈日后可多记录一些名句名言”

    “这…老头子我不识字,不知公子写的是?”

    “春引百花竞放,福到人寿年丰!好句,敢问公子是?”

    还未来得及回答,身后却有一人插话打断。

    面对孙策的愕然,来人赶紧拘礼“老夫李治,今日是来此购符的”

    “商贾?”

    “呵呵,你觉得老夫是行脚走贩?”士农工商,社会等级观念深入人心,来人听了很是揶揄。

    自称老夫,其实看上去也就和杨业一般年纪,穿越之前,孙策就知道,有的古人到了三四十岁时就会自称老夫,一来是自抬辈分,二嘛就是彰显学识。

    古时,年龄不仅代表了岁月还有阅历。

    “看着也不像,小子孙策,先生有礼”

    “嗯,这句子你做的?”

    “应该是吧,小子可不记得此句有在它处出现过”

    短短一句话,李治大约摸清楚了孙策的秉性,虽然看似谦逊,但也有自己的傲娇,照这么看来,此子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嗯,不错,可还有其它词句?”

    “不知先生想要何句?”

    “哦?有意思,呵呵,老夫想想…那就以老夫为题如何?”

    前世的孙策是个地道的农村户,小时候见了不少春联,去年回老家的时候还拿出爷爷的狼毫笔写了个对子,来回踱了几步,已然有了腹稿“以先生为题不是不可,不过小子有个要求,希望先生能出价5石粮食”

    李治倒是没想到,眼前这小家伙这么快就想出了句子,还让他出价来买“有何不可?只是若敷衍几句,别怪老夫食言”

    也不怪李治门缝里看人,孙策仔细斟酌一番后诵道“傲骨高风亮节,冬梅翠竹青松,横批刚正不阿”

    “漂亮!”孙策话音刚落,李治就拍手称快,这种句型是他平生第一次见,且朗朗上口,当即令身旁的匠人刻画在符板上“这横批是何以?”

    不做解释,孙策照模作样的在泥地里摆弄出来,李治瞬间就懂了横批的含义,于是乎双眼放光的问到“这位公子师从何人?”

    “读过几年书,有老师不曾有师傅”

    “你叫孙策?孙…嗯,孙文台是你何人?”李治并不是瞎乱猜,孙策的本事已经摆在台面上,定然不是一般地主老财家的子嗣,应是有些家族渊源,而姓孙的名门大户,就他所知,只有人言孙武后人的孙坚一家算得上。

    “正是家父”

    “原来如此,不想你父亲借口杀了太守,却把你留在这,是何缘由?”

    李治的表情看不出端倪,孙策只能如实回答“父亲大人并不知我在此”

    “这么说来,如若我将你绑去给张太守的家人处置,也没人知道?”

    “呵呵,虽然父债子偿天经地义,可小子我也未必就会束手就擒,先生如要鱼死网破,呵,我父有子嗣四人,可不知先生有子嗣几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