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孙氏强敌_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涣投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涣投诚 (第2/2页)

日不知什么原因,李典和王凌本阵忽然乱起来,待他搞清楚什么状况后,袁涣已经杀到城下“乐将军,快领兵与我共同杀敌,敌军已乱”

    看到是袁涣,乐就不疑有它,当即点兵出城“袁主薄缘何在此?”

    “义城失守,纪灵将军和桥蕤不知所踪,我领着余部人马直奔成德而来”

    “那就多谢…”

    话音未落,立于袁涣身旁的朱桓手起刀落,乐就尸首异地。

    成德旦下,李靖素知兵贵神速的道理,与李,王二人计较一番之后,又即刻往合肥而去。

    两日后,在袁涣的帮助下,李靖再次拿下合肥,韩暹被俘。

    至此,九江郡除全椒和寿春外,已经不再有袁术军的势力。

    而孙策诈死的行当,也被公之于众,天下再次为之哗然。

    翌日,由于锦衣卫的渗透工作,坊间流传着孙策被神诋所庇佑,死而复生。

    五日内连克义城,阴陵,成德,合肥四城的绝佳战绩。

    真是袁术不堪一击吗?

    当然不是,至少就目前而言,他和孙坚在泾县的战斗,就占着绝对优势,韩浩,张勋在这里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孙策小儿诈死,坏我大事,袁涣阴险小人,引狼入室,此二人吾必除之,尔等可有计教我?”

    袁术心里其实是有些退缩的,但他却不想表现出来,内心深处那没来由的优越感,使其狰狞着脸孔,一定要做些什么出来。

    阎象没急着搭话,在袁术账下这么久,他自然分得清袁术哪句是心里话,哪句是场面话。

    “属下以为,孙策谋划良久,以死做饵,才致使主公不查,尤其是袁涣反水,我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否则以纪灵,桥蕤两位将军的本事,守住九江当不是难事”

    杨弘说了一大堆,但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东西,反而把锅推得一干二净,然而,这就是袁术喜欢听的。

    “那依长史所见,某该如何抉择是好?”

    “当速速回援庐江,派强兵镇守六安和舒县,再着奇兵出阳泉,绕汝阴,直奔下蔡,在孙策胸口上,竖一把利刃,配合我军反击九江”

    杨弘说的,阎象不是很赞同,孙策与孙坚合军,还想着反攻九江,这不是找死?

    “主公,属下以为,敌军势大不宜硬敌,固守舒县或退居柴桑方是上上之选”

    “荒谬,舒县城小怎可久守?而柴桑又偏远,人稀物乏,如何维持我大军开销?”

    这似乎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杨弘说得十分得意,就连袁术也听得频频点头。

    看得出来,袁术根本不想选择阎象的策略,杨弘就更加得理不饶人“阎大人素与袁涣贼子交往密切,提出此番自寻死路的言论,莫不是早有暗通?欲将我等置于死地?”

    “笑话,我阎象行得端坐得正,一心为主公,倒是你杨弘,这么些年来,吃着袁家饭食,可做了一件有助于主公的事,废物一个,也敢嘤嘤狂吠?”

    袁涣是袁术的痛脚,向来自己待他有礼有德,结果却遭背叛,一提起袁涣,就如吞了苍蝇般难受。

    “够了,本将军意定,分兵六安和舒县,命纪灵,桥蕤转道下蔡”

    当日义城战败,纪灵和桥蕤无奈之下只能南退,在西曲阳汇合后,想了想,便先驻于此地,给袁术发去消息,等候下一步命令。

    他们的动向都在孙策眼皮子底下,得到指示后,纪灵的意图很明显。

    尽管臧霸在下蔡据守,但为了彻底清除这股‘流匪’,给李靖回了一封自主战斗的信函后,便领着人马奔下蔡而去。

    “主公让我等自主行事,是对我等的莫大认可,曜卿,依你之见,下一步我军当如何?”

    接连拿下成德与合肥,算上降兵,李靖所部已有七千人,副将除朱桓之外,还有李典,王凌。

    这副阵容,已经完全可以在袁术的领地里横着走。

    “蛟龙军在全椒与陈纪交战,后方当可无忧,涣有一步险棋,就看李将军敢不敢走”

    “曜卿且直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