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孙策不在乎 (第2/2页)
他是只对我军颇有见地,还是对天下了如指掌” “不论他是不是洞悉天下,反正对我军是深有研究,只是主公,您似乎对此事,过于平淡了?” 孙策是真没法去解释,转念,换了个说法“这叫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我不是让你们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吗?也安排了廉政署介入军团的监控,在战术上我可是很重视的” 法正三人瘪瘪嘴,说是这么说,但总感觉孙策是真的不怎么重视这几个问题,哪怕制定了相应的应对之策。 “世家问题上,是否坚持原计划不变呢?” “不然怎么办?世家,世家,说穿了,你们几个也正式踏入世家的阶层,尤其是你子扬,压根也就没变过,之所以投入我的麾下,也是因为看清楚了我对世家的政策” 孙策对世家的态度,已经慢慢让一些理智的世家,看到了曙光,比如陆骏和顾雍。 这里面,有一个原则,孙策称之为三用和三不用。 真心投靠者,无重大过错者,主动交出隐匿人口、土地等非法资产者。 这三个缺一不可,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会被孙策重用。 而身在孙营心在它方者,民怨沸腾、偷jian耍滑、拒不交出非法资产者,以及坚决抵抗他孙策的人,无论是谁,只要有其中任意一个标签,他都不会使用。 其余情况的世家,孙策也不会去动,既然他们选择了中立,那就让他们一直中立下去吧。 在陈庆之,包括郭嘉等人看来,孙策当前并不乐观的处境,被三言两语化解掉。 刘备也没想到,孙策很快有了回话。 ‘先把江南借给你,三年之后,某自来取之,尔等请自便,好好待百姓,别让本将军到时候接收的是空城或者废城’ 嚣张的回话,当即把张飞鼻子都气歪了,怎么,你孙策之前好歹还要叫他主公一声叔父,现在直接‘你、你的’,是翅膀硬了,不怕被拽下来了是吧? “主公,这姓孙的小子,如此无礼,让我领一支兵马,去把秣陵搅个天翻地覆!” “呵呵,翼德,若真这样,你就中了孙策的计了” 陈庆之缓缓说了句,他到也不担心张飞真要跑去和孙策较劲,现在他们还是需要养精蓄锐,孙策势力太庞大,不是能与之相比的,往西,取益州才是他们的出路。 “主公,云认为孙策说的有道理,江南我们必须治理好,也不得不治理好” “庆之,这是何意?” 从回信看来,郭嘉回秣陵后,看来是想通了,并没有受到糊弄,相反还给孙策带去了很好的见解,不然回信应该就是谈盟约之类的。 然而,孙氏一家独大,这是不争的事实,陈庆之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是谁给了他这么大信心。 “孙策说的是三年之后,他会来取江南,如何取,怎么取他没说,独独说了三年,言下之意,他意在三年之内剿清山越” “三年?他孙策也太把自己当回事,这可是山越,不是黄巾” 张飞对此言很是嗤之以鼻,他可不认为当年赵佗都没做到的事,孙策能在短短几年内做到。 “无论成与不成,我们三年之后肯定不会在此,而孙策麾下也有能人看出,我等不会在此久留” 自打陈庆之来后,刘备就很少思考了,他很庆幸自己能遇到他,从而招募到他,这是一个十分全面的人才,既能带兵作战,又能行计施谋。 久而久之,有任何事,刘备都会习惯性的问他一句“这…何以见得?” “孙策不是说,让我们‘自便’吗?恐怕连我们下一步怎么走,他都已经预测出来,还偏偏正如他所说,我们不得不善待百姓,好好治理,给孙策留下一个富庶的江南” 刘备下一步计划是进巴蜀,因为此际巴蜀正处于内乱。 这还要从两年前说起,当时刘焉的长子刘范,在长安与马腾密谋进攻郭汜,结果被小人暗通,与刘诞一起被杀,刘璋则因为庞羲得以幸免。 刘焉因逝子之痛,迁治cd后逝世。 刘焉这一死,益州官吏赵韪等人就希望利用刘璋的懦弱,达到独霸政事的目的。 于是上书推举他继掌益州刺史,同时任命赵韪为征束中郎将,兼任巴中太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