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三章 实名制 (第1/2页)
时间还是很紧,为了让大家无忧无虑的过一个年节,阵试仍旧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晋级名额有九个,孙策提议抓阄,抓出来的那个,和其中一组的获胜选手进行比试。 只不过,当郭嘉看到九个阄都写着‘王猛’的名字后,不由哭笑不得,这作弊也太明目张胆了。 “怎么?我身为你们的主公就没有一点特权?” 法正无奈的拱手答道“主公当然有特权,只是您还不如就直接这么安排,属下相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嗯,有道理,不过形式还是要走一下,毕竟这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试” (讽刺一下暗箱cao作) 王猛的加试做了手脚,再做对阵组的暗箱就不太好了,因此在抽到鲁肃、魏延组之后,考虑到其中一人今天要多赛一场,便把他们的比试提前到第一场,也算是给获胜者一些时间休息和准备。 这一日的阵试,孙策并没有参加,只是把对阵序表公布了出去。 他还要和智囊团,包括从临淄来此的贾诩等三人,将来年的计划安排好。 明年有两步事关重大的战术布局: 其一,耽罗岛。 其二,夷州。 耽罗岛的意义无需再过多赘述,而夷州,是孙策联络交州的重要踏板。 交州孙策没有打算以武力征服,根据历史看来,交州望族士家,最后在士燮的带领下,归顺了孙权,还积极配合孙权,收服九真、交趾等郡,最终被封为左将军。 但最初,并不是这样。 历史上,曹cao为了制衡刘表,曾给士燮加官进爵,总督交州七郡军事,兼任交趾太守。 对此,士燮在反复权衡后,决定投桃报李,年年向东汉朝廷进贡。 然而,在赤壁之战后,他转变了态度,在大势所趋之下,又率领兄弟子嗣们归附孙权。 为了表示诚意,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吴国做人质,并在夷陵之战的前前后后,坚定不移的站在吴国一边,诱导益州的豪族叛蜀附吴。 从这几点看来,士燮是一个头脑清晰,具有极强大局观的人,更懂得权衡弊益,如何在夹缝中求存,孙策相信,以他今时今日的威望地位,士燮还是会选择孙氏,大不了来个‘一国两制’。 以上是对外,对内,便是山越和世家问题。 为了进一步削弱世家对统治的影响,孙策决定实施他心中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首先,所有耕地、林地、湿地、草地重新丈量,存根。 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是,一年之内,但凡有地契之类相关证件的土地拥有者,都必须到郡治进行备案,并根据面积大小缴纳不同的地税,而后每一年,都要根据实际拥有的土地面积,向官府缴纳税钱。 余者没有归属的土地,将纳为国有,私人不得再将其占有或挪用。 再之,每一户都按人头户籍,有一个对等土地面积的最大值,超过应对等面积最大值的土地,按百分之一百五十五,缴纳地税。 当不想再拥有土地时,应上报官府,由官府委托华夏商会将之纳入,以月为单位,举办的拍卖会。 如果流标,土地将由官府进行收购,成为国有土地。 国有土地不对外进行买卖,只作租赁或承包,孙策将这一改革措施称之为,土地与人口实名制。 既然是叫土地与人口实名制,自然就还有与户籍相关的内容。 首先还是要进行人口普查,而后以户为单位,根据每一户的人口,只要户籍在册,官府就会无偿土地,该土地不需要缴纳地税,视为该户百姓的私有财产,任何人,包括官府都不能强制进行占有。 如果说之前是为了规避土地兼并问题,那么现在就很好的处理了人口藏匿,有了免费的、自己的土地,哪怕是一片林地,百姓也不会甘愿做世家的家奴。 将人和土地绑在一起,百姓有了自己的资产,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