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四章 曹昂的肺腑之言 (第2/2页)
百姓喜爱的,自然也有最被各路将领所看好,而全力支持的人,张辽。 支持张辽,还有另一层原因,因为他是仅有的在役代表,四强中有三人是新人,这多少都让武将派的面子挂不住。 因而真正支持王猛的,其实只有孙策一人,哦,不对,是两人,还有和珅,他察言观色多厉害,能不知道主子心里这点想法? 只见他一人,在场边给王猛摇旗呐喊,偷眼回头看到孙策赞许的神情,不由呐喊得更加卖力,直惹得孙贲等人一脸嫌弃。 比赛告落,孙策先回了一趟家里,看了看老婆和孩子们。 孙渊已经五岁多,长得很匀称,也继承了孙策的英俊相貌,知礼得体,确实被貂蝉带得不错。 吕玲绮没有来,倒不是因为丫鬟的事,只是肚子太大,还有两个月临产,受不得颠簸。 其余家人,该来的都来了,包括那蔡邕都从临淄心不甘情不愿的坐船而来。 结果这一下就上瘾了,吩咐着回去也必须坐海船,要看日出,要看大海,要看惊涛,不得不说,还是大自然的吸引力大。 和老婆孩子亲热完,孙策就来到了书房,郭嘉等六人已经侯了一会。 上位者没有这么好当,不仅要考虑黎民百姓,还要为手下众将士谋未来,名号将军的事虽然提了下去,可没有几个人上报,一问原来是程昱拦着了。 道理很简单,西方有君权神授,东方也有权势君授一说。 如果官职、官名都让下将自行申报,那岂不是又成了军阀?此风不可长。 横、讨、振、破、扬、安、奋、建、征。 是孙策已经制定的九级官职,而各级将领功劳不等,需要好好商榷,才能定下来。 定了级,还要定号,根据孙策的意思,此名号不会重复,一旦定下来,会一直沿用,直到升任中郎将,这应该由孙策来颁布才具有意义。 “级层,我大概分了出来,你们看看还有没有异议?” 根据投效时间,功勋大小,以及能耐几何,孙策给徐晃、太史慈、张辽、赵云这四人划的‘振’字将军。 其余一一应对‘讨’、‘横’类别的将军。 “属下等没有疑问,至于这号,不如就映射其名,比如徐晃,可为振芒将军,晃,明也,芒,光也,主公以为如何?” 之所以让将领自己取名号,正是因为他没有这份学识,刘晔的这个提议,孙策举双手赞成。 接下来的事,便交由这几个臭皮匠来定,孙策只是在一旁喝着茶,等候结果。 他,还不能走。 这份官职名单,会在明天的年节晚会揭晓,也算是一个彩头,跟着还有官印的赶制,官服的定制,所以今晚这份名单必须要定稿。 除此之外,为了配合人口土地的新政,还要新开一部,曰户部,部长人选是接下来的议题。 徐、豫、扬三州的刺史,也不可能一直在军方手里,人员的储备将是第三个议题。 最后还有年报,当然这个议题只有等明日再说,因为政务中心的临时更改,很多资料和文献,都要从临淄运来。 做好挑灯夜战的准备,孙策暗自腹议‘这坑儿子的娘喂!’ 同样是挑灯夜战,曹昂却不同于孙策的不可开交,他仔细回忆着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写一写,又停下想一想。 曹昂知道自己其实只看到了孙策势力的冰山一角,比如名震海内的华夏商会,他到现在都是只闻其名,还有所谓的考学,除了阵试大概了解一些,最基础的乡学、县学,包括郡学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根本不知道。 还有那些经常被买断货的书本,完全无从知晓其来由,更别提矿厂、匠做坊之类的了,甚至坊间还有传言,说蛟龙军已经去了海的那一边… 写到最后,曹昂留下了一句自己的肺腑之言“若父亲要与孙策相争,宜早不宜迟,否则只能是蚍蜉撼树,以卵击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