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孙氏强敌_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涉 (第1/2页)

    曹cao和袁绍相争只会好了孙策,两家虽有结盟之形,却无结盟之实,是以,孙策才能肆无忌惮的跑到三韩去。

    “孟德,你我二人也算至交,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孙策对他们而言,都不是可以轻易触犯的,大汉天下,若单论实力,孙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因此,曹cao和袁绍只是和孙策小打小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相互之间还有牵制,想要和孙策争个高下,那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倘若不能一心一意为之,只能适得其反。

    而纵观天下能和孙策一较长短的,又只有曹、袁两家,他们要是还不站出来和孙策争雄,天下迟早被其分而食之。

    而两家如若联合,凭幽并冀兖四州,与孙策的青徐豫扬四州相抗衡,方才能有个三七之数,还是他们三,孙策七,剩下的两成在于孙策兵甲之利,民福归心,总之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分出胜负。

    这是曹cao的心思,他把荀攸给自己的建议做了升华,认为与其祸水东引,不如真正达成结盟,共同对付孙策。

    但这一点遭到了荀攸的反对,袁绍是个什么品性,可以说是众人皆知,好大喜功又怕死,外宽内忌,这种人是不可能真正与其同舟共度的,必要时候第一个扔你下水的,就是他。

    所以此刻听得曹cao再度说起这事,荀攸只能暗自叹惜,他是真不希望袁绍答应下来。

    “孟德所言也无不可,只是这济北…”

    看吧,见小利而亡义的本色出来了。

    “本初若喜欢,常住下去也无妨”

    “哈哈,好!那咱们俩找个地方坐下来聊?许久未与孟德你交杯矣”

    袁绍心里其实也还是有些犯嘀咕的,才和孙策说了互不滋事,这边又和曹cao要联合起来打他,本意上,他是觉得好像有点丢脸面,但这提议是好的,就暂且听听看曹cao打算怎么做吧。

    不过这时,从洛阳传来一件震慑人心的消息,打乱了曹cao和袁绍之前的部署,献帝驾崩,李世民被众朝臣推举为摄政王。

    要说此事,还有陈宫的影子在其中。

    早在三月的时候,陈宫就以孙策的名义前往汉廷觐见,最初也是被拒之门外的,不过在依从孙策的方法行事后,陈宫得到了李世民的召见,恰好时逢李世民被郭子仪打得喘不过气。

    陈宫了解到后,提议让使他派使臣至关中,招募郭汜、李傕余党,赦其罪责,使其为爪牙,或可逼退郭子仪。

    李世民不顾长孙无忌的反对,虽然也觉得这是下下之策,但赶走郭子仪是当务之急,到底还是义无反顾的给郭、李余党免除罪责,并勒令他们攻打郭子仪身后。

    郭、李余党,刘协是下了死令,要不遗余力的将之铲除,而李世民的政令与之背道而驰,这引起不少朝臣的反对,包括长孙无忌都站出来公然反对。

    “将军若听信外人之言,迟早会引来大祸,下官以为,当将陈宫关入大牢,严加审问居心何在”

    “那长孙大人可有办法解决郭阳?”

    “…这,郭子仪精通兵事,只能缓缓图之,万不可cao之过急”

    “缓缓图之,长孙大人,这四个字,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从去岁到今日,你说了没有十遍,也有七八次,可郭子仪兵马却越打越,而我呢?!”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郭子仪占据大义,凑集了不少人马,可李世民就那么可怜的三万人,死一个少一个。

    “此事不用再议,给徐荣,李肃去诏,免除西凉军一切罪责,克日起兵进京勤王”

    对郭子仪,李世民已经不耐烦,欲除之而后快,

    何况陈宫的计策是阳谋,在明策技能的发挥下,长孙无忌的劝言只能是徒劳。

    计划第一步已成,陈宫在暗喜中默默退去,独自构思了一番接下来的步骤,朝驿站而去。

    次日,郭子仪在大营中收到陈宫的来信,言明想要见一面。

    对孙策,郭子仪没有恶感,但也没有好感,不过这并不影响陈宫的约见,在这个时候,依照他对孙策的了解,是肯定不会站在李世民的一方。

    与此同时,镇守在虎牢关的郭侃,突然接收到神秘来信,信中内容是郭子仪要约他在挂月坡见面。

    从字迹来看,并不是出自郭子仪,但郭侃却有些相信这应该就是出自族兄的本意。

    在虎牢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