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三章 分离amp;绸缪 (第2/2页)
协助?” 官职是被刘协降的,这一点,曹cao知道自己是已经没有办法再强求了, “郭将军的人马,还在伺机反攻洛阳,再说此乃曹某人自己的事,他是不会插手的” 说起这个,曹cao的小眼神还有点幽怨,这段时间以来,恁凭他和郭侃好说歹说,郭子仪就是不来电,还怀揣着反攻洛阳,重振汉室的希冀, “这样吗…”孙策暗中用系统再看了看郭子仪的情况,也不由觉得有点难办“还是说说袁绍的兵力布置吧” 袁绍从冀州的魏郡南下,东至顿丘西至燕县都布置有大量兵力,目前主要的交战地是白马和离狐,两个地方加起来有近三十万敌军“但实际上真正的人马绝不超过六万人” 曹cao说到这里,还不忘补充说明一下,担心孙策被这庞大的数字吓到。 另外还有濮阳的两万,顿丘一万,燕县、长罗四万(实际战力) 总兵力十三万,曹cao一方,加上孙策也才不到两万人马,看情形只能让历史重演了。 孙策摸了摸鼻翼,想到历史上官渡之战曹cao以少胜多,最重要的三个点。 第一是声东击西,历史上延津还在曹cao手中,然而如今却在袁绍手中,故计重施的话,只能假意取延津,实则轻兵突袭白马。 其次,乃是许攸的临阵投叛,没有孙策的话,这个环节绝对是曹cao获胜的唯一理由,只是眼下,他的叛离对孙策而言,其重要性就仅仅是确认一些信息而已。 最后,是淳于琼,相交于另外两点来说,这才是最关键的,如果袁绍没有派这个徒有其名的人看守粮仓,或许战争还是会最终以曹cao的失败告终。 “曹大人,你与袁绍已经交战多次,他的人马,怎么样?” “各自为战,条令不一,将令不清,勇力有余,胆略不足” 曹cao不假思索的回复,让孙策点头附和“这一点,策也这么认为,所以,此战我们当团结一致,袁本初刻薄寡恩,刚愎自用,迟早会祸起萧墙,奉孝、孝直、子扬你们以为呢?” 在曹cao面前炫耀郭嘉和刘晔,孙策心里还是有些小臭屁的。 “袁绍十万兵前来,却在三个月中只推进了这点距离,可预见此人优柔寡断的性格,主公与曹兖州在临阵断谋上,均胜于袁绍,正以为只要时机合适,我们可一战定胜负” “曹大人,晔有一问,不知你们之前的战局是怎么进行的?” 既然双方已经打算精诚合作,曹cao也不再有所隐瞒,让荀攸将之前的战事一一赘述。 公元198年,汉建安三年,四月。 以碾压之姿大胜公孙瓒的袁绍,在获取幽冀并三州后,惊闻黑山张燕要投奔曹cao,并且已经开始有所动作。 这让袁绍勃然大怒,眼看张燕就要被他鲸吞,你曹cao来凑什么热闹? 当即派人质问曹cao,为什么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曹cao也气不过,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就被袁绍乱扣屎盆子,立马就回击过去,说人家自个儿有腿,爱去哪儿去哪儿,他管不着,你袁绍更管不着。 这么一说,袁绍肯定发飙,他好歹是大将军,被一个芝麻大点的刺史说道,脸上岂能有光? 心想,反正孙策已经拿血诏说事,干脆也就不再顾及现在的朝廷,何况他本就有取兖州之意,二话不说纠集人马,跨过黄河。 你张燕不是要投靠曹cao吗?他现在直接把曹cao灭了,看你还怎么投靠。 还有鲁肃那家伙,背地里送船给张燕,虽然这也是个过错,不过相交于曹cao而言,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反正空出手来,他都会一一收拾。 没有后顾之忧的袁绍,很快就集结起大军,还包括一万战力非凡的边疆铁骑(因为孙策的原因,边疆的眼球全集中在三韩,由此袁绍得以抽调部分兵马)。 可曹cao却犯起苦水,宛城一战,他又失败了,领着残兵败将回来,初衷是想和袁绍结盟的,结果刘协死了,紧跟着又出了血诏,还没摸清楚情况的他,又莫名收到了张燕的投名状,本以为是好事,谁料又和袁绍起了争执。 之后,袁绍便拉开战争序幕。 战争初期,因为仓促应对,曹cao的防线一再被压缩,西线从燕县到延津再到封丘,中线从长罗到长垣,东线更是从观县直接退到鄄城。 以至于到如今,曹cao的防线龟缩到封丘,平丘,定陶一线。 听完荀攸的描述,郭嘉来到地图上,比了比,又看了看,突然说出一句“还不够,还要退” 众人除了孙策,都面露疑惑。 郭嘉也不卖关子,拿出竹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我们的战场应该在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