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拨云见日 (第1/2页)
华夏商会可以说已经是商贾圈子里被仰望的存在,没有商会的准许,其它商贾想要成规模、成建制,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你是身处在其它偏远的州郡,比如益州、荆州之类的,华夏商会还无法涉及的地方,那么恭喜你,你有绝对的自主权。 但是在青徐扬豫四郡,华夏商会想要封杀一个商队,那简直易如反掌。 甚至在冀州和兖州,那也是能跺跺脚阵三阵的庞然大物。 在此种情形下,和珅正乐此不疲的在冀州搞风搞雨,令袁绍愁眉不展,苦不堪言。 其实袁绍已经做出了很多挽救措施,比如不允许任何商队出入,不允许任何物资过量买卖,可是经济战争根本不局限于此。 在这个立题上,和珅真的要对孙策五体投地,特别是纸币,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事实上和珅最开始还能用五铢钱买到东西,当袁绍一系列的禁令下来后,他没办法购买东西了,可这并不能阻止经济华夏商会的经济侵略。 不让他买没关系,反正五铢钱对孙策而言,只是一堆废铜烂铁,遵照行动指令,和珅开始向百姓发送发送五铢钱,就想不值钱的沙土一般,扔到百姓门口。 按和珅的原话,这是他第一次,扔钱扔得这么开心,这么释然。 可以想象青徐扬豫四郡百姓手中收集来的五铢钱,一股脑的倾倒在冀州市场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就像明明只有一个空碗,却又一桶的水想要倒进去,怎么可能? 于是整个冀州的市场经济,再一次水涨船高,买一升米,要用一麻袋的五铢钱,可有钱的是百姓,世家和袁绍的钱仍旧是固定的。 而限购令和限入令,也将商人拒之门外,整个冀州萧条至极,用现在的话说,冀州穷得只剩下钱了。 荀谌正是看到这些之后,发现了孙策的深谋远虑,以及货币战争引发的萧条和恐怖,判断出袁绍不久之后必将败亡,才悄然离开冀州,表面上是代表袁绍来参加孙策的年节,实际上则是替本家兄弟做一件大事。 说是做大事,实际上就是一场合谋,荀谌更是鬼使神差的加入了这场合谋,连他的的兄弟和侄儿也不知道。 起因是因为曹昂。 兖州曹氏集团,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掌舵人,把曹昂交给了孙策,尽管曹cao一再说明了,可是在这群人潜意识中,曹昂是被当做了质子。 原本这也没什么,可以曹洪、夏侯惇等人为首的曹氏嫡系认为,既然曹昂去了青州,那么曹丕就理当成为顺位继承人,尤其是这个孩子和曹昂不一样,敢拼敢做,要说曹cao众多子嗣中,就曹丕像极了曹cao。 然曹丕可不是简单的敢拼敢做,他还和曹cao一样敢想敢疑,这就很恐怖了,每每想到曹昂随时有回来的可能,坐在刚捂热的继承人垫子上的他就坐立不安。 事情也就这么巧,没几天,曹cao头疼病犯了,一度昏厥,曹丕成为了名义上的兖州统治者,于是纠集着一帮曹氏嫡系和初来乍到,就被引为心腹的荀谌,商议如何让自己的地位稳固。在了解到孙策治下的三条死罪后,曹丕果断的选择了杀人栽赃,但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面见曹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甘愿领罪。 随后荀谌打通关系,和孙策治下的重臣一拍即合,让曹丕与曹昂见上面。 “兄长,孙策是要拿你作为威胁父亲的筹码,与其任人鱼rou,不如慷慨赴义,它日父亲才能放手与孙策一搏” 其实曹昂也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被曹丕这么一说,也不知哪根筋不对,还是怎么回事,他竟然默认了,按荀谌的原话是“久不作答” 再等狄仁杰捉拿凶手时,曹昂只说了句人是他杀的,便沉默不语。 “既然如此,你们又何必杀这么多人?六条人命啊!”听完荀谌讲清楚来龙去脉,郭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