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4册)_第040章| 议商君四子施辩 用机心庞涓失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40章| 议商君四子施辩 用机心庞涓失算 (第10/13页)

   鬼谷子盯他一时,点头:“难得你如此好学。说吧,你想知晓吴起何事?”

    “弟子恳求先生传授《吴起兵法》!”

    “这么说来,你是认定老朽手中有《吴起兵法》喽?”

    庞涓再叩:“弟子愚笨,恳请先生将此书授予弟子,弟子一定悉心钻研,谋求大成,不负师恩!”

    鬼谷子盯他又看一时,点头:“好吧,天下圣书,当择有缘人授之。你既然认定此书,也算是个有缘人了。你且回去,沐浴,熏香,于今夜子时,入老朽洞中。”

    庞涓连连叩首,喜极而泣:“弟子??谢先生栽培??”

    鬼谷子转过身,沿溪大步而去。

    望着鬼谷子渐去渐远的背影,庞涓心花怒放,嗵一声弹起,两手紧握,着实狂喜一阵,方才迈开大步,喜不自禁地返回草舍。

    庞涓哼着小曲儿来到溪水里,将全身上下洗了个干干净净,即便头发也拿皂角搓过,换上干净衣服,返回舍中。吃过晚饭,他又寻到童子,寻因由讨来数支香火,在人定时分,关门燃香,虔心敬意地叩伏于地,静候子夜降临。

    庞涓做得有条不紊、一丝不苟,但仍然瞒不过有心之人。嗅到他屋中溢出的阵阵清香,张仪心中的疑团越发加重,躺在榻上大睁两眼,高竖两耳,全神贯注于庞涓的房舍,听他在搞什么名堂。

    一直熬到月至中天,张仪听到庞涓的房门发出轻轻的声响。不一会儿,庞涓的脚步沿门前甬路渐去渐远。和衣而卧的张仪听得真切,悄悄起床,如鬼魅一般跟在后面。

    远远看到庞涓走向鬼谷草堂,推开房门,闪身进去,张仪惊得合不拢嘴,连忙寻个隐蔽地方,紧紧盯住堂门。

    洞中点着一支松明子。鬼谷子正襟危坐,几案上摆着两捆竹简。

    庞涓趋前,跪叩:“弟子叩见恩师!”

    鬼谷子指一下几案:“庞涓,这就是你一心想要的《吴起兵法》!”

    庞涓心里咚咚直跳,两眼盯住鬼谷子,声音战栗:“先生??”

    “如果想读,你就拿去吧。”

    庞涓抬头:“先生,听你说过,吴起将军已将书简焚毁,此书可是真本?”

    “吴起写有正副两册,付之一炬的是正本,这册副本,他赠给老朽了!”

    庞涓抑住激动:“先生是说,此本已是世上孤本?”

    “就老朽所知,当是孤本。”

    庞涓涕泪交流,重重叩头:“弟子谢??先生了!”

    “你若示谢,就谢吴起吧。”

    庞涓怔了:“吴起将军?”

    “是的。吴子赠书之时,嘱托老朽,此书若要授人,只可授给魏人。老朽今将此书授你,不过是圆吴子的夙愿而已。”

    庞涓纳头叩拜:“吴子在上,请受庞涓一拜!”

    鬼谷子郑重说道:“庞涓,此书许你精读三日。三日之后,此时此地,你当归还。”

    “谢先生授书!”庞涓再拜起身,提起两捆竹简,毕恭毕敬地退出洞门,回转身,沿原路返回,走出草堂,带上堂门。

    庞涓提着两捆竹简,脚步轻轻地折返草舍,掩上房门。接着,房中亮灯,窗户随即又被什么小心堵上。

    张仪蹑手蹑脚地摸过来,隔着窗棂的一丝缝隙看进去。香仍在燃着,烛光下,庞涓手捧竹简,正伏案苦读。

    张仪纳闷道:“咦,这厮从哪儿搞到这两捆书简?难道是先生授给他的?”

    旭日东升,鸟儿欢唱。

    庞涓吹熄灯,打个哈欠,将竹简收起,藏到榻下。庞涓躺下,拿被角搭在肚皮上,刚要合眼,一阵响动,孙宾、苏秦、张仪尽皆起床,走到空场上,相互招呼。

    庞涓打个激灵,开门出屋,下溪洗脸。

    天气晴好,诸子照例进洞,在玉蝉儿的监管下选书、读书。庞涓选中两捆寻常读本,提回宿舍,将藏起来的竹简拿出来,将刚提回来的藏进去。

    门外传来孙宾的声音:“师弟?”

    “来喽!”庞涓应一声,提上竹简,开门出去。

    二人在山道上并肩走着。

    庞涓边走边问孙宾:“孙兄,你在哪儿看书?”

    孙宾指下前面:“老地方,就在那块石头下。”

    “孙兄真会选地方。”庞涓指向山顶,“涓到岭上,那儿敞亮!”

    庞涓却没走到山顶,而是在雄鸡岭的半山腰闪进林中,寻到一棵几人合抱粗细的老树,靠树根坐下,展卷咏读:“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为何言与心违??”

    时光飞逝,转瞬已是中午。昨夜一宵未睡,这又诵读半日,庞涓撑不住,渐渐头疼起来,只好放下竹简,靠在树身上小憩。刚睡过去,庞涓猛又打个惊愣,睁开眼睛,将两捆竹简抱在怀里。

    竹简在怀,庞涓睡意反而去了。庞涓信手展开一卷,哗啦啦翻到最后,放到一边,再展另一卷,哗啦啦再翻到最后,头皮一阵阵发麻,掩卷自语道:“此书一共四十八篇,我已背诵半日,仅能诵出六篇。先生许我只读三日。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