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42章| 驱夜鼠孙宾得书 用险策庞涓谋齐 (第3/12页)
一向谨慎,未曾轻授。今见你心底忠厚,又是孙武子后人,便知此书的出头之日到了。” 孙宾再拜道:“先生恩德,弟子没齿不忘。” “记住,”鬼谷子谆谆叮嘱,“得此书者,善用之为天下利,不善用之为天下害,故心术不正者不可习之。你拿回去,细心研读,三日后还我。” “弟子谨遵师命。” 孙宾将《孙武兵法》拿回房中,关门,焚香,摆上先祖灵位,拜过数拜,正襟危坐,展卷阅读。 孙宾遵守鬼谷子所嘱,于第三日晚间手捧宝书,再进草堂。 刚进草堂,就见鬼谷子坐在几前,已在候他。 孙宾叩道:“弟子拜见先生。” “起来吧。” “谢先生。先生所赐之《孙武兵法》,弟子已读三日,特来奉还。”孙宾将《孙武兵法》双手捧起,呈给鬼谷子。 鬼谷子扫一眼竹简:“你可记牢?” “弟子熟记于心了。” 鬼谷子翻开竹简,随口读道:“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 孙宾接后诵道:“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石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鬼谷子摆手止住,又翻几下:“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孙宾接下诵道:“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鬼谷子放下竹简,点头赞道:“你用心如此,孙武子在天之灵,可以告慰了。孙宾,把书拿上,跟我来。”说罢起身头前走去。 孙宾手捧《孙武兵法》,紧跟于后。 二人来到外面的草地上,鬼谷子指着一个土坑:“将竹简放到这里。” 孙宾将手中竹简放到土坑里。 “回去拿个火把。” 孙宾走进草堂,点上火把,走过来。 鬼谷子指向竹简:“烧吧。” 孙宾怔道:“先生?” 鬼谷子淡淡说道:“《孙武兵法》已印你心,这些竹简留在世上,也是无用,烧吧。” 孙宾实在不忍烧去,依旧眼巴巴地望着鬼谷子:“先生?” 鬼谷子再次重复:“烧吧!” 见鬼谷子如此决绝,孙宾知道求也无用,只好说道:“弟子遵命。” 孙宾将火把放在一边,跪于地上,将竹简摆正,朝之连叩三个响头,含泪祷曰:“先祖在上,不肖后人孙宾遵先生之命,将圣典归还先祖,请先祖查验。” 祷毕,孙宾拿过火把,轻轻放到竹简上面。不消一刻,天下宝典《孙武兵法》就在一阵噼噼啪啪的烈焰声中化成一堆灰烬。 鬼谷子看一眼仍在风中明灭的余烬,抬头看向孙宾:“孙宾,自今而后,天下第一兵典只在你的心中。不过,仅能背诵一无用处,唯有悉心揣摩,悟其理,晓其义,得其道,方为彻悟。” 孙宾拜道:“弟子谨记于心。” 从宿胥口渡过河水,庞涓迈开大步,不消几日就已来到魏国的新都大梁。 大梁本是魏国别都,人口稠密,物产富饶,商贾云集,此时成为都城,热闹自是不必说的。庞涓几经打听,寻到白虎的府宅,上前叩门,开门的是老家宰。 为防意外,庞涓仍然戴了斗笠。 老家宰看有一时,竟然认不出来,怔道:“先生是??” 庞涓取下斗笠,笑道:“家老,你再看看。” 老家宰又看一时,仍旧摇头。 庞涓微微一笑,从袖中摸出一副络腮胡子戴上。 看到络腮胡子,老家宰惊喜地叫道:“哎呀呀,看我这双老眼,连恩公也认不出了!恩公,快快快,府里请!” 老家宰引领庞涓走进府中,边走边叫:“少夫人,快出来,你猜是谁来了?” 绮漪早已听到声音,迎接出来,见是庞涓,又惊又喜,当院跪下,叩道:“奴家见过恩公。” 庞涓还过一礼:“弟妹快起。” 绮漪起身,朝厅中礼让道:“恩公,屋里请!”又转对家宰,“家老,快叫夫君回来。” 老家宰应一声,走出厅外。 绮漪泡上茶水:“恩公,请用茶。” 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从外面冲过来,站在绮漪身边,一双警惕的大眼直盯庞涓。 绮漪轻抚孩子的头:“来,这是我们家的恩公,给恩公磕个响头。” 孩子打量庞涓一眼,走过来,在庞涓跟前跪下,叩头。 绮漪催道:“叫恩公。” 孩子小声叫道:“恩公。” 庞涓上前一步,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