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4册)_第053章| 弈天下荆王瞠目 布巨阵张仪用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53章| 弈天下荆王瞠目 布巨阵张仪用楚 (第2/11页)

殿下,此人可是令尹大人?”

    太子槐亦收回目光:“正是景爱卿。”

    张仪赞道:“令尹大人手中的那根拐杖不错,想是楠木做的。”

    “呵呵呵,”太子槐笑道,“张子搞错了,在楚地,楠木是做寿材用的,不好用作拐杖。景爱卿的拐杖应该是紫檀木。”

    “哦?”张仪亦笑一声,“是张仪看走眼了!方才怎么看它,都觉得是楠木做的。”

    太子槐似也明白了张仪的话外之音,轻叹一声:“唉,景爱卿是三朝元老,年逾古稀,的确老了!张子,台上请!”

    二人大步上台,径直走至前殿。

    早有宦者入报,内宰迎出。

    太子槐止步,转对张子道:“张子在此稍候,待本宫奏过父王,即请张子。”

    张仪拱手道:“有劳殿下!”

    太子槐跟着内宰步入殿中。张仪候有一刻,内宰复出,在门口大声唱宣:“王上有旨,宣中原士子张仪觐见!”

    张仪整整衣襟,跟在内宰身后,大步入殿。

    楚威王正襟危坐,太子槐侍坐于左首下方。威王面前的几案上摆着一只棋枰,枰上放着黑白两盒棋子,对面空置一个席位,显然是留给张仪的。

    张仪趋前,距威王五步跪下,叩首:“中原士子张仪叩见楚王陛下!”

    楚威王将他细细打量一番,微微笑道:“寡人颇爱纵横之道。听太子讲,张子棋艺高超,天下莫敌,寡人心向神往,特此设下棋枰,还望张子不吝赐教!”

    张仪再叩:“是殿下错爱。大王褒奖,仪愧不敢当!”

    楚威王又笑一声:“张子莫要自谦。”手指对面空席,“张子平身,看座!”

    张仪谢过,起身坐于威王对面。

    楚威王拿过用贝壳做的白子,将装有黑棋子的檀木盒子推给张仪:“张子是客,请执先!”

    张仪拱手谢过,接过盒子,摸出一子,两眼盯住面前的棋枰。

    威王候有一时,见张仪迟迟不落子,看向张仪:“张子为何不落子?”

    “禀大王,”张仪应道,“仪在观这棋枰。”

    “咦,”威王奇道,“这棋枰怎么了?”

    “在仪眼里,”张仪抬头看向威王,“此棋乃乡野所弈,非大王所弈!”

    自己弈过数十年的棋枰竟被说成是乡野所弈,威王面上挂不住了,将手中棋子慢慢放回盒中,语气变了:“敢问张子,寡人当弈何枰?”

    “大王当弈天下之枰。”张仪淡淡一笑。

    “天下?”威王怔了下,倾身,“此枰何在?”

    张仪看向太子,太子击掌。

    早已候在门外的四名宫卫抬着沉重的大木箱走进,当场拆开,从中抬出一只巨大的棋枰,在张仪的指点下摆在威王面前。

    望着面前的棋枰,威王震撼了。

    这是一只由一整块金丝楠木雕成的巨大棋枰,貌似圆鼎,约与几案等高,重逾百钧,在晴朗阳光的折射下金光闪闪。圆盘之内,镶着方形棋枰,各十九道,加上天元,共设九个星位。方枰四周的圆盘上,是六十四卦的卦象,两侧分别刻着河图与洛书。圆鼎下面,是三只鼎足,雕作狻猊状。

    显然,这是张仪仅凭记忆将鬼谷子亲手制作并在洞中珍藏多年的棋枰复制出来,外加自己的独创。

    威王看向自己那只纵横仅有九道的小小棋枰,目光又回到这只庞大的楠木棋枰上,长吸一口气,缓缓嘘出:“敢问张子,这就是你所说的天下吗?”

    “天下九州,皆在鼎足之上,请大王弈之!”张仪微微一笑,拱手礼让。

    “这??”威王略略一顿,“这么多的道道,张子可都有解?”

    “回禀大王,”张仪笑道,“不是道道,是枰之道。”

    “枰之道?”威王倾身,目光征询。

    “万物皆有道,”张仪侃侃说道,“棋之道,法天象地,沟通天地人,堪为三者运数变化之本。此枰法天象地,传为上古圣人伏羲氏摩天地之道得之。天圆如盘,地方如枰。外圆内方,法天象地。三足承鼎,堪为神器。”

    “这??”威王指枰道,“寡人所见之枰皆为纵横九道,此枰却为十九道,可有解否?”

    “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张仪指向天元,“棋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为棋局之主,据天元之位,运动四方。”又指向天元之外的所有棋路,“四周三百六十路,象周天之数。”从天元划向任意相邻两角,形成一个三角形,“三百六十路分而为四,以法四隅;隅各九十路,象季之日数。”指着四条边,“外周七十二路,法周天之候。”指两盒的黑白棋子,“棋子三百六十,黑白相半,法阴阳。”指棋枰与棋子,“局方而静,棋圆而动,自古迄今,弈无同局,与《易》相合,喻天道变化。”

    威王完全听傻了,嘴巴大张,目瞪口呆。

    “敢问张子,”太子槐显然与张仪商议妥当了,不失时机地打配合道,“此为天道变化,此枰能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