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56章| 说帝策苏秦犯禁 赏寒梅笙箫协鸣 (第4/11页)
抹角。依越王的为人,更不会半途而废。越人突然转向,必是为人所惑,且此人必是当世高人。” “苏子怎知此人必是当世高人?”公孙衍急问。 “能使二十万大军心悦诚服地走向绝境之人,不为高人,何人谓之高?” 公孙衍急问:“请问苏子,这个高人为何要害越人,是他与越人有仇吗?” “非也,”苏秦摇头,微笑,“此人作此谋,不为别个,只为楚人。” “为楚人?”公子疾大惑,“请苏子详解!” 苏秦拱手笑道:“依二位仁兄目力,这个不消在下破解了吧!” “在下受教了!”公孙衍站起身来,深揖一礼,“苏子高论,在下敬服!夜已深了,在下改日再来相扰!” 苏秦还过一揖:“在下胡乱言语,见笑了!” 二人走出运来客栈,公子疾急不可待地说:“公孙兄,这下可以断言了吧!” “唉,”公孙衍长叹一声,“不瞒疾公子,君上考问之事,在下苦思数日,至今仍然未得其理。苏子竟在片刻之间,以寥寥数语轻松化解,可见其才远胜在下。如此大才,君上若是得之,王业必成!” 公子疾不无兴奋道:“明日上朝,你、我力荐此人如何?” 公孙衍却是摆手:“不用荐了!” “哦?”公子疾惊问,“公孙兄为何不荐?” “若是不出在下所料,就这辰光,已经有人向君上举荐了!” 果不其然。 御书房中,烛光明亮。惠文公、竹远相对而坐,几前各摆一杯茶水。 惠文公面带微笑:“观竹先生气色,定有佳音了。” “是的。”竹远点头,“君上所候之人,已经到了!” “哦!”惠文公惊喜交集,“说来听听!” “此人姓苏名秦,洛阳人氏。今日开坛论政,竹远观其气势,察其才学,推知此人当是先生所言之人,可助君上成就大业!” 惠文公眼睛圆睁:“其才可比公孙爱卿?” “无可比之处。” 惠文公身子趋前:“其才可比庞涓?” “星日之比。” 惠文公大喜过望:“其才可比孙膑?” “月日之比。” “快哉!”惠文公一拍几案,“明日晨起,寡人即谒太庙!” 竹远惊怔:“君上不见苏子,却谒太庙,有何深意?” “如此大才,若无列祖荫佑,寡人何能得之?” 竹远甚是感动,叹道:“君上思贤之心,竹远今日知矣!” “苏子既是大才,其论必新,竹先生可否言其大略,让寡人先闻为快呢?” “回禀君上,苏子已具慧眼,可透视天下乱象,把握天下大势。苏子预言,未来天下虽然乱象纷呈,终将走向一统。” 惠文公心中一惊,下意识地从几上端起茶水,在唇边轻啜一口,抬头问道:“他还说些什么?” “苏子预测,未来天下,必成齐、楚、秦三势鼎立。三势之中,齐、楚各有局限,可一统天下者,非秦莫属。” 惠文公手中的茶杯“啪”一声掉落,大睁两眼,怔在那儿。 竹远打个惊愣,轻声问道:“君上?” 惠文公回过神来,缓缓从地上捡起碎杯,堆在几案下面,对竹远微微笑道:“苏子高论,当真出人意料,寡人竟是听呆了!在场士子可有反应?” 竹远稍稍迟疑一下:“甚是热烈。” “可有判词?” “判言是,苏子所论,切中天下时势。苏子所论之上、中、下三策,意味深长。本坛预言,苏子当为秦公重用,苏子所言帝策,当为秦国未来国策。” “何为上、中、下三策?” “此为苏子的兴秦方略,上策为帝策,可使秦国一统天下,建立王业;中策为霸策,可使秦国威服诸侯,建立霸业;下策为邦策,可使秦国偏安于关中,建立邦业。” 惠文公闭上眼睛,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谢先生了!” 竹远起身,叩道:“夜深了,君上保重龙体,修远告退!” 惠文公抱拳:“竹先生慢走!” 听到竹远走远,惠文公叫道:“来人!” 内臣闪出:“臣在!” “召公子华觐见!” 翌日,东来街上,两个士子边走边谈,黑雕台的一个小雕扮作士子,不远不近地跟在身后。 一士子道:“昨日你去论政坛了吗?” 另一士子道:“没有。” “啧啧啧,仁兄算是错过一场高论了。不瞒仁兄,苏子预言天下必归于秦,判言断定苏子必受重用。啧啧啧,这个苏子当真了得!” “唉,都怪酒鬼那厮。我原要去听的,他非拉我喝酒不可??” 两人走进一家客栈,小雕也跟进去,在厅堂里寻个角落坐下。 堂中约有十几名士子,也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昨日苏秦论政之事,一士子正在发表宏论:“嗨,我说诸位,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