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71章| 秦公制伏狂狷士 张仪纵舌向巴蜀 (第11/12页)
有防备,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我们准备不周,用兵不奇。” 惠文公闭目思忖,有顷,再次抬头,目光扫向张仪,见他依旧闭目端坐,唯一的不同是,嘴角已不再是似笑非笑,而是带有明显的哂笑。 惠文公微微抱拳,倾身问道:“右庶长意下如何?” 众臣皆将目光投向张仪。 这几日里,张仪赴秦并官拜右庶长的事已如风儿般传遍咸阳,但因张仪从未上朝,即使司马错、公孙衍、嬴虔三人,也是第一次见他,目光里充满好奇。 张仪睁开眼睛,朝惠文公拱手:“君上是问征伐,还是应对合纵?” 惠文公惊道:“两者可有差别?” “当然。”张仪应道,“若问征伐,臣初来乍到,不明情势,不敢妄言。” “如此说来,爱卿已有妙策应对合纵了?”惠文公面现喜色,倾身急问。 张仪摇头:“妙策没有。” “那??爱卿可有对策?” “臣正在考虑。” 张仪绕来绕去,等于说了一堆废话。众臣大失所望,可也觉得好玩,皆笑起来。 此时显然不宜说笑,惠文公咳嗽一声,坐直身子,扫视众臣一眼:“诸位爱卿,今日暂先议至此处,至于是伐赵还是伐韩,待寡人斟酌之后,再与诸位详议。” 众臣尽皆告退。 张仪本以善言闻名,今日却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上三缄其口,实出众人意料。出宫门之后,几乎没有人搭理张仪,张仪也未理睬他们,各自乘车回府。 是夜黄昏时分,张仪府前驰来一队宫卫。 张仪闻报,未及出迎,秦公已经健步走进,众卫士亦如竖枪一般站满庭院。 张仪叩见。 惠文公扶起他,分君臣坐了,笑道:“爱卿乔迁,寡人早该上门燎灶,可总有杂务缠身。这辰光稍稍得闲,寡人想起此事,问过内宰,说是燎灶吉日,这就赶来了。” 燎灶也叫祭灶神,是秦地风俗。凡是乔迁新居,总有亲朋好友上门贺喜,各带胙rou、咸鱼等食品,涮锅试灶,大摆宴席。河西本是秦地,张仪又在河西长大,自知这个习俗,遂拱手谢道:“能有君上为臣燎灶,灶神也当知足了。” “呵呵呵,”惠文公笑道,“灶神可是得罪不起哟!”又转对内臣,“献胙rou。” 内臣摆手,几人抬过几个食箩,里面盛满胙rou、美酒等各色食物。 内臣让张仪验过,吩咐仆从抬下,然后与香女、宫中御厨来到厨房,祭祀灶神,准备酒肴。不消一刻,御厨将早已备好的菜肴重新热过,温好酒,内臣吩咐端上,摆满厅堂。 惠文公指着肚子:“寡人既来燎灶,自是腾出空了的。听闻爱卿海量,我们君臣不醉不休。” 内臣挥退仆从,亲自斟酒。 酒过数巡,惠文公似是上了兴致,吩咐将爵换成大碗,连饮数碗,推碗说道:“爱卿果有雅量,连喝这么多,竟如没事人一般。倒是寡人,有点晕了。” 张仪放碗应道:“君上晕亦不晕,臣不晕亦晕。” 惠文公脱口赞道:“好言辞!”思忖有顷,越加赞赏,连连点头,“听人说,美酒能醒神,喝到佳处,心里就如明镜一般。爱卿说出此话,看来是喝到佳处了。” 张仪顺口接道:“君上圣断,臣的确是喝到佳处了。” “呵呵呵,”惠文公笑出几声,“爱卿既然喝到佳处,白日所虑之事,当也虑好了。” “回禀君上,臣已虑好。” “好!寡人这也刚好喝到佳处,正可一听。” “臣想到一个口诀,或可应对合纵。” “是何口诀?” 张仪微闭双眼,似在背书:“连横强秦,正名拓土,声东击西,远交近攻。” 惠文公沉思有顷,抬头问道:“这口诀有些艰涩,寡人愚痴,望爱卿详解。” 张仪睁眼:“敢问君上何处不明?” “爱卿这第一句是纲,后三句是目。苏秦合纵,爱卿应以连横,当是妙对。强秦既是根本,也是寡人意志所在。后面三句,从理上来讲,寡人也还明白,只是具体实施,寡人尚未想通,请爱卿教寡人。” “君上过谦了。”张仪拱手应道,“臣以为,所谓正名,就是南面称孤。自孟津之会后,局势大变,天下进入并王时代。眼下山东列国,宋、中山凑趣不提,单说六个大国,魏、楚、齐三国皆已是王,苏秦合纵若成,必将是六国相王。山东六国相王,秦仍为公国,在名分上会逊人一头,虽得道义,却失气势。” “拓土呢?六国若是纷争,寡人或可乱中取利,有所蚕食。六国若是纵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叫寡人如何拓土?” “蚕食不成,可以鲸吞。” “鲸吞?”惠文公大睁两眼,紧盯张仪,身子微微前倾,“鲸吞何处?” “巴、蜀。” 惠文公长吸一口气,再次闭目。 “君上,”张仪缓缓说道,“方今天下,堪与君上争锋的,不是三晋,不是燕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