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86章| 呈舌功张仪横魏 辩是非长舌受挫 (第6/12页)
血仇,环伺列国与魏之间,哪一家没有血仇?即使秦、魏血仇,又是为何?不就是因为河西一块方寸之地吗?天下之地如此之广,庞兄何处不可得之,何以斤斤计较于河西方寸呢?” “好言辞!”庞涓笑道,“张兄学舌,看来已得先生真传了!” “非得真传,合于情、顺于理而已。” “好吧,敢问张兄,在下若走横棋,利在何处?” “有远有近。” “请详言之。” “其远在于,魏、秦合一,北并赵,南灭韩,先分三晋,后裂大楚,再后并吞齐、燕之地,天下中分。” “若是二君不肯中分呢?” “陈兵布阵,再决雌雄。” “痛快!”庞涓“咚”一声砸在几案上,“请言其近!” “秦王承诺,只要秦、魏睦邻连横,秦可返还陕、焦、曲沃和太阳渡,回归战前辖区,魏却不必返还临晋关。” “哦?”庞涓甚是震惊,“秦王为何这般大度?” “因为秦王通世故,晓常情。” “晓何常情?” “魏人在河西亡灵不少,当该有个悼念之地才是。” 这个解释倒是成立。 庞涓微微点头,抱拳道:“秦王若是此心,倒让在下感怀。只是??”略略一顿,“连横之事急切不得,眼下不可提。张兄此来,当以睦邻为上。” “谢庞兄指点。”张仪亦拱手道,“有庞兄此话,在下明日即去朝堂觐见大王,向大王求请睦邻。” “明日不可。” “哦?” “王上正与一人相处火热,近几日恐无闲暇。莫说是张兄,即使在下,也是近身不得。” “敢问庞兄,何人有此福分?” “宋人庄周。” “庄周?”张仪两眼大睁,嘴巴张起。 “怎么,张兄认识此人?” “呵呵呵,没什么。”张仪回过神了,淡淡一笑,“鬼谷之时,在下读过此人墨迹,有所得益。天下奇大,同名同姓者多矣。若是此庄周即彼庄周,在下倒想一会。只是??”朝庞涓拱一拱手,“还要烦劳庞兄引见才是。” “这??”庞涓面现难色,“听说此人是惠相国客人,在下??” “谢庞兄指引。”张仪又一拱手,举爵,“来来来,庞兄,为你我联手,横扫天下,干!” 得知庄周也在大梁,张仪禁不住内心狂喜。在鬼谷时,先生曾不止一次提起庄周,言谈甚是恭敬,几度将他与列御寇并提。出山之后,张仪仅是化用庄周的一篇论剑妙文,就已智服越王,首战告捷,扬名于天下。此时此刻,这个如神人一般的庄周就在自己眼皮下面,叫张仪如何按捺得住? 然而,以何身份到惠相国府上造访,倒让张仪颇费思量。若是谈论国事,当在朝堂,一应事务已由太子申交代朱威商谈;若是两国相辅交流,也无非是互相客套几句。话不投机半句多,就凭自己的身份,惠施必不愿多谈。直接求问庄周更是不妥。庄周不过是惠施门客,自己仅为一个门客而造访大魏相府,叫大秦相国的颜面哪儿存去? 正愁无个入口,副使公子疾出点子道:“据在下所知,南来北往的士子,不通名实者,无缘惠相府之门。相国何不以名实辩他?只要讨教学问,想那庄周,必按捺不住,不请自到。” “妙哉!”本性好战的张仪击案大叫,“你这讲讲,在下如何辩他?” 公子疾再无二话,将惠施的“观物十事”书在一块木板上,指板道:“惠子府中,常年悬挂此板。凡登门士子,解出一条者,自请出门;解出三条者,赏茶点;解出五条者,好酒好菜款待;解出八条者,可为贵客;十条全解者,引为知己;一条解不出者,扫地出门。” 张仪瞄向那板,聚精会神。 “还有一点相国须知,”公子疾凑近,压低声音,“迄今为止,入相府解题者,多被扫地出门,能吃茶点者少之又少,至于好酒好菜??”顿住不说了。 “晓得了。”张仪摆手,指指门口。 见公子疾识趣退出,张仪闩起房门,面对木板,祭出鬼谷中修来的静定功夫,苦苦冥思,一夜未解。鸡鸣时分,张仪灵光一现,将鬼谷先生开示的捭阖大道导至玄冥,恍然有所悟,逐一引证,终至大悟。待天色大亮,张仪已然成竹在胸,伏枕睡去。及至中午,张仪醒来,将凌晨所悟细细琢磨一遍,换上一身士子袍,兴致勃发地踏上征途。 听闻张仪登门,惠施不敢怠慢,迎至客堂,分宾主坐下。 惠施原以为张仪此来是谈国事的,显然不乐意接待,一落席即入主题,一副点到即止的赶客架势:“听闻特使乃百忙之身,今朝光临寒舍,可有惠施效力之处?” “先生客气了,”张仪不称相国,直呼先生,同时正正衣襟,坐坐踏实,摆出赶也不走的论战架势,“听闻先生通达名实,在下不才,此来特向先生求教学问,望先生不吝赐教。” 惠施略吃一惊,目光锁在他的士子服上。自张仪进门,他一直没忖明白此人初次登门,何以自贬身价,没想到他这是上门挑战来了。 尽管对手是名噪天下的鬼谷子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