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8章| 借秦力庞涓伐韩 解纷争苏秦奔走 (第4/11页)
” 尽管早有准备,但在得知魏人出兵的确切音讯后,韩国朝野仍旧一震,无论是王公贵胄还是野民皂隶,脸上无不洋溢出大战将至的紧张与激动,莫说是说话做事,连走路的姿势也与往常不同,步伐节奏加快许多。 最紧张也最激动的莫过于即位之后尚未经历重大战事的宣惠王,一刻不停地在殿廷踱步,头低着,眉毛几乎拧成两只蜈蚣。 大殿正中的王案上,赫然可见魏国的宣战檄文。 “王上?”相国公仲侈两眼眨也不眨地紧盯住他,声音很轻,但在这非常时刻极具穿透力,既似在提示宣惠王自己已经等候太久,又似在安抚这位方寸已乱的年轻君王。 “爱卿,”宣王这才回过神来,顿住步子,“魏人说打这就打过来了,你说,为今之计,寡人该当如何应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公仲侈一字一顿。 “爱卿呀,”宣王忧心忡忡,“这些寡人全都晓得,可??我们的对手是大魏武卒,是庞涓,何以敌之?何人可拒庞涓?韩举吗?申差吗?” “臣愿为主将,抗拒庞涓!” “你??”宣王长吸一口气,两眼紧盯公仲侈。 “王上难道信不过臣?” “这这这,”宣王苦笑一下,轻轻摇头,“爱卿呀,这是领兵打仗,动刀动枪的,爱卿你??”又是一声苦笑。 “臣晓得,”公仲侈坦然应道,“臣不擅长刀枪,却可运筹帷幄。” “敢问爱卿,当以何策应对庞涓?” “深沟壁垒,以逸待劳,虚与周旋,以俟外援。” “外援?”宣王苦笑一声,“何人来援呢?楚人吗?齐人吗?赵人吗?” “正是。” “唉,”宣王长叹一声,“爱卿呀,你是老臣了,怎会如此率真呢?楚人与我向来不睦,在我南疆修筑方城,时机若不合宜,则龟缩于城内,时机若是合宜,就出关扰我,犹如饿虎在侧;邯郸战后,赵人受创最重,即使想援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齐人本可指靠,但田忌出走,孙膑暴死,无人可拒庞涓了。” “王上,”公仲侈坦然应道,“臣不作此想。臣以为,魏人伐我,楚、赵、齐三国必出兵相救,理由有三。” “爱卿请言其详。”宣王倾身过来。 “魏人欠账不还,恃强伐我,已失天下公义。失天下公义,天下共诛之,古今之理,此其一也;六国纵约未解,魏却一再缔结敌国,伐约国,是明欺纵亲,已失天下正义,失天下正义,天下共诛之,古今之理,此其二也。” 宣王苦笑道:“春秋已无义字,何况今日?” “王上所言极是,”公仲侈沉声应道,“莫说是春秋,即使三皇五帝时代,天下亦无义战。然而,唯有义字是再好不过的出兵由头,用兵伐国,总是少不得些由头。魏人失义,未战已先折矣。” “好吧,”宣王不再争辩,望他道,“前面两个皆是义字,其三当是利字了。” “我王圣明,”公仲侈拱手应道,“三晋互攻,利于强秦,不利于齐、楚。齐、楚不利,必不肯坐视,前番齐人围魏救赵,可见此理。三晋之间犬牙交错,相互依存,唇亡而齿寒,魏人不恤往昔之谊,先伐赵,后伐韩,赵人愤懑久矣,亦必出兵助我。” “如此甚好,寡人这就使人向齐、楚、赵求救!” “以臣之见,王上大可不必向三国求救。” “咦?”宣王愕然,“既要三国出手相救,又不让寡人使人相请,爱卿呀,你究竟想让寡人做什么呢?” “王上只需去做一事,”公仲侈淡淡应道,“不乱方寸,固守待援。” “那??何人去搬救兵?” “纵约长兼六国共相苏秦。” 韩宣王心里一动:“苏相国何在?” “应该在邯郸。” “快,知会苏秦!” “臣遵旨。” “还有,拒魏之战,爱卿若为主将,何人可为副将?” “韩举。” 根本无须知会,苏秦早于魏国出兵的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是公孙衍托人送的信,而公孙衍又是受托于朱威。 显然,庞涓、张仪合作伐韩,在魏已不得人心。 苏秦陷入苦思。就眼前局势而言,能够遏制庞涓的,只有孙膑。想到孙膑,苏秦眼前立时浮出那粒药丸。先生托童子送药给孙膑,显然把后事全都料定了。想到鬼谷子的这一预案,苏秦心底隐隐生出不祥的感觉:孙膑复出,于庞涓就是终结。 想到“终结”二字,苏秦不由得打个寒噤。 然而,事既至此,苏秦也无可奈何。张仪怂恿,庞涓恃强,二人勾连,非但有碍于纵亲大业,且已成为天下祸源。而这一切,竟然源出于自己对张仪的刻意举荐。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苏秦苦笑一声,微微闭目。一切无不是作孽,一切也无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想到洛阳街头鬼谷子初见自己时所占之卦,及至后面所有的验证,苏秦不得不信天命了。 既然是天命安排,他苏秦又岂能违背天意? 苏秦冥思一夜,下定狠心,往赴宋地。 苏秦说走就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