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 章| 战稷下亚圣鼓舌 追千里痴子寻辱 (第6/12页)
要否定老子喽!” “是先生您这么说的,”孟夫子坦然应道,“轲并未否定。再说,对先生之问,轲有一惑,敬请先生解之!” “请讲。” “老子是王吗?” “不是。” “老子是地、是天吗?” “不是。” “老子是道吗?” 天口骈似乎读出孟夫子口中的味道了,思忖有顷:“也不是。” “老子是自然吗?” 天口骈不再应声。 “请问先生,老子既不是四大,也不是自然,他究底是什么呢?” “是……圣人。”天口骈几乎是嗫嚅。 “圣人也是人哪!”孟夫子看向众人,声音激昂,“老子既然是人,是个像大家一样能吃能喝、有生有死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否定呢?” 众人呆了。好半天,没有一人说话。否认权威,另立权威,这是每一个学者的心中梦想,只是都不说出来而已。 “既如此说,”天口骈憋出一句,“请问夫子,何为仁?” “爱。”孟夫子脱口而出。 爱是关系,既看不见,也摸不到,一如老子的道,恍兮,惚兮,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解释。 “谢夫子妙解!”在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解读面前,天口骈一时还真想不出更好的应对,只得拱手谢过,退回本阵。 于转瞬之间连败稷下两员骁将,孟夫子气场十足,昂首立于坛中,势如张弓。 苏秦看向身边老丈,见他气沉心定,嘴角挂着一丝神秘莫测的笑。 与此同时,场地上同时摇起两面旗子,一个是备战数日的谈天衍,另一个是尹文子。许是看到尹文子的旗子先竖起来,司坛人径直走向他,将他引到坛上,与孟夫子对面。 “齐人尹文求教!”尹文子拱手。 “教字不敢当,先生请讲!”孟夫子回揖。 “儒门伦理,子不逆父,臣不逆君,妻不逆夫,是否?”尹文子问道。 “正是。”孟夫子应道。 “子可弑父、臣可弑君吗?”尹文子再问。 “不可。” “既然不可,武王身为商臣,却弑商君,夫子可有解释?”尹文子发出重击。 这是典型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辩术,即以儒门所论反驳儒门所重。儒门所论为伦理,儒门所重为礼。儒门的伦理是三纲,即父子、君臣、夫妻三种人际关系,由此生出儒门之礼,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三种制约关系。父为子纲生出仁,孝字当头;君为臣纲生出义,忠字当头;夫为妻纲生出礼,敬字当头。三种制约关系不可逆,逆则不仁、不义、不礼,也即不孝、不忠、 不敬,是谓大逆。对大逆之人,人神共击之。然而,武王却伐纣了。这是典型的下逆上、臣逆君,严重违背儒门所倡之伦理,搅乱儒门所尚之礼,而儒门所尚之礼却又是乱礼在先的周公所制! 面对这个难以自圆其说的悖论,众人无不振奋,目光纷纷射向孟夫子,看他如何作答。 “先生好问!”孟夫子敛神,语气郑重,“贼仁者为贼,盗义者为盗,既贼且盗,称作独夫。轲只听说过国人讨伐独夫商纣,未曾听说过武王弑君!” 真是一个精彩的应对,言简意赅,振聋发聩,众人齐声喝彩。 众人喝彩不是因为孟夫子的用词,而是因为孟夫子的观点,即臣可逆君,子可逆父,只要这个君与父不仁不义。这一论断与当下的天下大势契合,因为从三家分晋到田氏代姜,无不是以下犯上,以臣逆君。至于晋君与姜齐是否贼仁盗义,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去辩了,历史总是 由后人书写。 尹文子敬服,拱手退场。 接着上坛的依序是谈天衍。 为这个时刻,谈天衍筹备了整整三天,因而在上坛时目光沉定,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谈天衍至其辩位,没有施礼,而是二目如炬,直盯孟夫子。 孟夫子原本准备好在他施礼时回礼的,未料到他上坛即开目战,一时慌乱,几乎是在一息过后,方才整顿精神,仓促应战。 二人就如斗鸡场上的两只斗鸡,各睁大眼,盯住对方,似乎他们眼里射出的不再是光,而是剑,是箭,可将对手洞穿。 十息过去了。 二十息过去了。 三十息过去了。 但交战双方仍未鸣金,继续以目光互射。 显而易见,在这场目战中谈天衍占据上风,因他练就一门绝技,一旦盯准对手,两眼可保持不眨长达三十息。孟夫子完全不行,目光虽也犀利,但每一息都得眨一次,三十息下来,败势显著。 见胜局已定,邹衍方才收目,跨前一步,抱拳揖道:“齐人邹衍见过夫子!” “邹人孟轲见过先生!”孟夫子亦收回目光,抱拳回揖。 “夫子学识渊博,邹衍不才,愿以阴阳之说求教于夫子。”邹衍开问。 孟夫子淡淡一笑:“轲愿闻。” “衍以为,天有五行,相生相克,夫子以为如何?”邹衍祭出本门绝技。 “轲略有所闻,未得其详,请先生赐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