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 章|谋乌金张仪潜楚 发横财王亲抱团 (第8/12页)
楚王叔洽谈区区一笔交易的价格! 纪陵君吸入一口长气,再次拱手:“熊楸不知是张相国驾到,有失远迎了!” “王叔客气!”张仪回礼,“仪冒昧登门,有扰王叔宁静。听闻王叔宝地清幽,为人高洁,仪不胜向往,今日得睹,幸甚!” 纪陵君与张仪互为客套一番,携手走进府门,在迎宾室里按照宾主席次坐定。 “相国乃百忙之人,”又是一番虚礼过后,纪陵君直入主题,“不远千里光临寒舍,可有教授芈楸之处?” “唉,”张仪长叹一声,“仪不过一介寒士,承蒙秦王厚爱,得执相事。相者,辅也;辅者,国也;国者,民也;民者,生也。秦地山多田少,粮食短缺,民生艰难,仪欲开荒拓地,以解民难,却苦于劳力短少。”指车卫秦,“近日听车公子讲出一则喜讯,说是楚民多用犁铧耕地,可以借用畜力,不仅省力,更是事半功倍。仪不胜欣喜,特别奏请秦王,前来购置犁铧,解脱民苦。还望王叔念及秦民苦艰,广发慈悲!” “相国有此悲悯之心,实乃秦民之福。敢问相国,欲购多少犁铧?” “秦地有户逾百万,另加蜀地有户逾三十万,两地共计百三十万,每户暂计一只犁头,秦地也需百三十万只,是笔不算小的买卖哟!”张仪给出数字。 纪陵君再吸一气,看向鄂君等人。 几人脸上闪起亮光。 “的确是笔大买卖,”纪陵君点头,“只是楚地产量有限,恐难供应呀。再说,楚民也是需要犁头的。相国恤怜秦民,芈楸不德,总也不能不怜楚民吧?” “这……”张仪眼珠子一转,长笑一声,“哈哈哈哈,王叔果是痛快之人。在下此来,只为做买卖,价钱好商量!”倾身,盯住纪陵君,“王叔,您开价!我们先订第一批货,十万只!” 纪陵君看向鄂君、彭君等人:“你们的库里有没有十万只?” 彭君摇头。 “禀王叔,”鄂君启接道,“宛地库房约有三万只,各地店铺累加起来,可收三万,余下四万,如果开足各地炉火,三个月内当可交货!” “是吗?”纪陵君闭目有顷,“张相国,你听见了吧。如果你们要货十万只,我们就要从各地店肆的库房里调运。一是调运缓慢,二是运费昂贵,这个三嘛,楚人若买犁头,可就没有货了。” “王叔,”张仪依旧笑意盈盈,“在下既然走这一趟,就不能空手而回,是不?这样吧,所有损失全部算上,您开个价!” “唉,”纪陵君长叹一声,“张大人实意要做这笔生意,芈楸想不成全也不成呀。”看向鄂君启,“子启,就照张大人说的,你们这去核计核计,看该卖多少钱为宜?” 鄂君启应一声,与彭君、射皋君走到侧室,约过一刻钟,三人走出。 “禀王叔,”鄂君启拱手,“眼下店价为一只犁铧十铢锾金,若是依张相国方才所言,计算各项损失,每只犁铧该当一十六铢。” “张大人,”纪陵君看向张仪,“这个价如何?” “车公子,”张仪看向车卫秦,“生意上的事,本相外行,启公子的定价,你也核计一下,看看运到咸阳是否还有利金。无论如何,亏本的生意是做不得的!” “禀主公,”车卫秦应道,“卫秦已经核算过,若按每只十六铢算,利金是有的,只是不多了。” “呵呵呵,”张仪笑出几声,看向鄂君启三人,“诸位君上,有钱大家赚,对不?在下讲个数,每只按十五铢,成不?” “成成成,”鄂君启迭声叫道,“十万只犁头,三个月——” 纪陵君轻轻咳嗽一声,止住鄂君启。 “王叔,在下听您的!”张仪盯住纪陵君,脸上挂笑。 “呵呵呵,”纪陵君笑道,“张相国金口既出,芈楸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就按十五铢吧。只是这时限——” “这样吧,”张仪应道,“就依启公子方才所言,第一个月交货三万,第三个月交货三万,第六个月交货四万,怎么样?” “怎么样?”纪陵君看向鄂君。 “成成成。”鄂君启连连点头。 “就依张相国所言。”纪陵君盯住张仪,“既然是生意,就该有个付款的规矩……” “契约立起,即付三成,起货之日,再付三成,其余四成,运抵秦境点验之后,一次付清,如何?” “成。”纪陵君转对鄂君,“子启,你们这就去吧,与车公子立个约。”转对张仪,“时交初夏,万木葱茏,张相国愿否与在下后花园里赏个小景呢?” “仪乐于从命!”张仪拱手。 伐秦在即。 纪陵君府的演兵场上,预备出征的二千勇士正在训练阵势,发号布令的是将军庄峤。 庄峤的家世堪称显赫,先祖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由于是庶生,其先祖的封地很小,因而在庄王崩后,其先祖为壮大声威,就用庄王的谥号为姓。但其后世并未因为这个谥号飞黄腾达,相反倒是越来越弱势了。及至庄峤谋事,因武功而被纪陵君看中,用作贴身护卫,在征巴之战中立下大功。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