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 章|游北疆赵雍赦贤 受蛊惑燕王让位 (第7/12页)
前辈,能为晚生做一次伯乐吗?作为酬谢,晚生请献白璧一双,黄金些微,望前辈不弃!”话音落处,朝外击掌。 听到掌声,门外二人立时抬进一只重重的礼箱。 苏代启开箱盖,示给淳于髡。 箱中,整齐地码满了黄澄澄的金块。金块之间,另置一盒,毋庸置疑,盒中之物,当是那句“白璧一双”了。 “啧啧啧啧,”望着箱中之物,淳于髡不无夸张地连出几声,晃着脑袋,“髡人闷在稷下这个宫里,久没见过这多黄物了。啧啧啧啧,此物是好东西呀!”抬头,看向苏代,“你的骏马在哪儿?” “在馆驿。” “可是燕国太子?” “燕国太子姬平,方今齐王是其舅爷!” “呵呵呵呵,”淳于髡轻笑几声,看向那只箱子,“凭这一箱黄物,髡人应下你了。你且回去,打理好你的骏马。明日平旦,牵马入宫!” “诚谢前辈,明辈告退!”苏代揖别。 淳于髡送至门外,拱手赞道:“卖马的,观你方才说辞,不输你胞兄矣!” “谢前辈谬赞!”苏代兴甚至哉,再揖而别。 在苏代谒见淳于髡时,齐宣王也在与相国田婴谋议燕国的事。 河间之地不仅鱼肥吓壮,且紧临首都临淄,堪称齐都的北方屏障,是与燕、赵两个大国之间的战略缓冲之地,历代齐君都想据为己有,以求高枕无忧。前些年威王费尽心力拿回十邑,又让苏秦一番说辞,全都还回去了。 宣王记着这个事儿。 易王暴死,外甥子哙执政,于宣王来说既是好事,也不是好事。说是好事,是因子哙亲齐,齐燕或可短暂无争;说不是好事,是作为舅国,齐室反倒不好再争河间。这当儿,子哙使太子问聘结好,宣王就很棘手。见之,后面的戏就不好唱了;不见,面上说不过去。 拖延三日,宣王仍旧想不出妙招,召来田婴谋议。 看气色,田婴已经有谋了。 果然。 “敢问我王,”宣王刚刚讲出难题,田婴脱口而出实质一问,“是想让燕国走向大治呢,还是想让燕国生出内乱?” “这个……”宣王吧咂几下嘴皮子,“寡人什么也不想,只想收回河间十邑!” “那就是想要燕乱了。”田婴诡诈一笑。 “子哙实诚,为人谦卑,子之务实,踏实肯干,燕国怎么会乱呢?外有甥舅这层皮,内有子之这块硬骨头,”宣王轻叹一声,“唉,在寡人有生之年,河间十邑怕是讨不回来了!” “臣所看到的与我王不同!”田婴又是一笑,“子哙过柔,过柔则无主;子之过刚,过刚则易折。” “刚柔不是相济么?”宣王仍旧不解。 “刚柔的确相济,”田婴给出谜底,“如果另有一刚呢?” “另有一刚?”宣王怔了。 “此人就在临淄!” “你是说,此番问聘的燕使!” “正是,燕使姬平,燕王哙的嫡长子,该叫我王舅爷呢。” “他是怎么个刚法?”宣王来劲了,倾身。 “王上请看!”田婴摸出一函,双手呈上,“这是臣之密探近日从燕宫里发来的,燕国蓟都热闹着哩!” 宣王读完,闭目思索,有顷,睁眼,看向宣王:“相国可有应对妙策?” “妙策没有,不过,臣倒是有个应对!”田婴微微一笑,给出应策,“眼下的燕国朝廷,早晚上朝,您的外甥坐在中间,左侧是相国的人,右侧是太子的人。中间无主,左右角力,反倒会达成平衡。臣之应对是,由我王来打破这个平衡,坐看燕国朝廷好戏上演。” “如何打破?”宣王急不可待了。 “盛待眼前的甥孙,将他留在临淄,凡是他想要的,大王都予应承!” “与他同来的苏代呢?” “让他回去,给子之报信!就臣所知,苏代已与子之结为儿女亲家。子之若是得知大王成为太子的靠山,会是怎么个反应呢?” 宣王正要应话,当值宫人入见,禀道:“学宫祭酒淳于先生求见!” “嘿,老光头来了!”宣王呵呵乐了,起身扯起田婴,“走,随寡人出迎!” 二人迎出,见过礼,宣王笑道:“真叫个心有灵犀啊。辟疆久未见到先生,正说要请先生喝一壶呢,先生可就……” “听闻大王好马,光头这来举荐一匹!”淳于髡晃着光脑袋。 “是千里马吗?”宣王来劲了。 “比千里马值钱!” “天哪!”宣王越发兴奋,“先生,快讲,这宝马在哪儿?” “明日平旦,大王只要守在正殿,就能看到了!”淳于髡应道。 “这……”宣王看向田婴,见他也是茫然,压低声音,“先生,您将这马牵进朝堂?” “是呀,朝堂上来匹宝马,岂不是妙?” “这这这……”宣王摇头,“朝堂非审马之所,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再让史官记下,寡人可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