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 章|试牛刀左徒裁冗 行捧杀秦使结党 (第11/13页)
要枢,自己已力不胜逮之类。 怀王晓得昭阳为何请辞,也正中己意,正在思忖应对,内尹禀报王叔觐见。 王室近亲中,胞弟芈楸是怀王又敬又惧的一个。敬他是他从未与他争夺过王位,且在明里暗里拥戴他,尽管在先王诸子中,王叔是最有资格一搏大位的。惧他是他城府太深,与怀王永远保持相应距离,言行举止也把君臣、兄弟的分寸把握得极好。 对于这个王叔,怀王一向不敢怠慢,遂正好衣襟,躬身出迎。先叙君臣之礼,后道兄弟寒暄,诸般礼毕,怀王方携王叔之手,入殿正位。 “臣弟此来,是为一桩大事。”王叔直入主题。 “贤弟请讲。” “阿姊夭亡,留下一双儿女,看着看着也长大了,尤其是芈月,已届二九,早该嫁人了。女大不中留,为她的婚事,臣弟cao过不少闲心,可没有一人中她心的。秦使此来诚意睦邻,为秦王求聘,于芈月倒是一个不错的归宿。这几年来,芈月在臣弟身边,臣弟知她机灵。有她在秦深宫,于我不是坏事。臣弟是以——” “愚兄已经晓谕靳尚,秦使求聘的事,由贤弟一力主持。贤弟可办隆重一些,需要宫中做什么,贤弟可吩咐靳尚。” “谢王兄信任!”王叔拱手。 “贤弟来得正好,愚兄正有大事相商。”怀王从案头拿起昭阳的辞呈,递过去。 王叔接过,浏览一遍,放在案头。 “昭阳确实老了,”怀王盯住王叔,“楚国又临多事之秋,非年富力强者不可胜任。令尹之位非同寻常,愚兄想听听贤弟之见。” “令尹是佐王兄的,当由王兄定断!”王叔笑道,“只有君臣和谐,方能成就大事。” “贤弟可有举荐?” “王兄一定要臣弟举荐,臣弟可举一人,张仪。” “张仪甚好,是个大才,只是他……”怀王迟疑一下,“目下为秦使,又是秦王国相,在秦位尊权重,未必肯舍身哪。” “张仪肯不肯舍身,王兄何不亲口问他一问呢?”王叔笑道。 “传旨,”怀王被逼到墙角,只好转对内尹,“有请秦使张仪入宫觐见!” 张仪入见时,向来不理朝政的王叔选择回避,辞退回府。 为示随意,怀王改在偏殿接待张仪,也没有穿戴正式的王服。 见完礼节,怀王拱手道:“抱歉,抱歉,听靳尚说,张子已抵郢多日,可叹熊槐冗务缠身,慢待了!” “大王客套!”张仪拱手还礼,“仪出山即来楚地,早已视楚为故土。此番名为使楚,实则是回归故土呢。大王许仪时日以重游旧土,访问老友,仪还感恩不尽呢,哈哈哈哈!”爽朗笑过几声,压低声音,“不瞒大王,郢都方圆左近,凡此前所涉之处,仪已遍游,这正打算前往吴、越呢!” 张仪提到吴、越,显然是在摆功。 “唉,”怀王听得明白,长叹一声,“说起往事,楚国能得吴、越之地,张子功不可没,可惜当年阴差阳错,让楚痛失张子。寡人每念及此,嗟叹不已!” “是仪无福,无缘服侍大王!” “往日不可追,来日犹可期。”怀王倾身,“假使来日就在眼前,敢问张子,愿意弃秦事楚否?” “大王这个来日,仪纵使有心,怕也……”张仪顿住,良久,指指自己的小腹,“没有这个胆气呀!” “张子何以认定没有这个胆气?” “仪曾胆气豪迈,可惜让大楚令尹大人关进牢里打没了。大王今又提起,万一令尹大人再搞出个什么璧来……”作惊惧状,“仪是打骨子里头怕怕怕啊!” “不瞒张子,”怀王拿出昭阳辞呈,“昭阳年事已高,不堪国事,已经奏请告老还乡。” “哦?”张仪眼珠子连转几转,拱手,“谢大王厚爱!只是,令尹高位,德寡才疏者不可轻居。仪德寡才疏,敢问大王,为何放着身边大才不用,反来求仪呢?” “身边大才?”怀王倾身,“他是何人,寡人愚痴,请张子指点。” “左徒屈平!” “张子何以认定他是大才?” “他不仅仅是个大才,而且是个圣才!” “大才与圣才差别何在?” “大才可助大王成就一代明君,独霸一方,如方今之令尹于大王;圣才可助大王成就一代圣王,一统天下,如昔日之子牙于大周武王!” 怀王倾身:“若以此分,张子当为何才?” “怪才,”张仪淡淡一笑,“可辅寡道之君,成就混世魔王!” “哈哈哈哈,”怀王长笑几声,指着张仪,“有这么自夸的,寡人今日始见哪!”又笑几声,“没想到张子是个这般有趣的人!”转对内尹,“摆酒!” 饮宴过后,张仪辞归,直入靳尚宅第,将王叔举荐与怀王召请他、他又举荐屈平诸事略述一遍。 “天哪,”靳尚急了,“你这是真的要把姓屈的推到令尹大位上呀!你不晓得大王对他有多好,拉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