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9 章|见契机齐王谋燕 布仁义孟轲克蓟 (第9/12页)
手中此弓,亦不配与老夫一决射艺!”孟轲再次扬弓。 “你,腐儒之人,”子之受辱,怒气上冲,弯弓搭箭,暴喝一声,“受箭!”话音落处,一支利矢脱弦而出,不偏不倚,直飞孟轲额头。 孟子所在之处,离城门楼一箭之外约五十步,子之随手射之,可见神力。 孟轲冷笑一声,待那枚箭矢飞至,挥弓轻轻拨到旁侧,身体未动分毫。 拨转利矢,周身不动,这是非同寻常的功夫与定力。 子之震惊,略顿:“拿王弓来!” 两名军士抬着一弯长弓走过来,跪地,各执一端,呈送子之。 众人无不知晓,子之力大,可拉七石劲弓。他的弓是特制的,是他的专用弓,之前是将军弓,此时改称王弓了。 不过,此弓子之很少展示,众军卒难得一见。这辰光被他的侍卫抬上来,众人无不喝彩。 子之弯弓搭箭,大喝一声:“腐儒受箭!”嗖一声射出。 七石劲弓所射之矢,其疾如风,其劲如钉,再有力的拨力也难拨动。 孟子没有应他,亦弯弓搭箭,拉作满月,瞧准那枚疾飞而来的利矢,放弦射出。 孟子的利矢更疾,更有力,直直迎向子之的飞矢。 随着啪的一声脆响,二矢相撞,空中火花一闪,孟子的箭矢将子之的箭矢撞作碎块之后,又飞一阵,划出一道弧形,完好无损地插进厚厚的城墙里。 子之的碎矢飘然坠地,且就坠在离孟子轻车不足三十步的大片空场上。 两边军士目瞪口呆。 就在子之两眼发直地盯住落在地上的断矢碎块时,又一枚利矢破空飞来,不偏不倚,正中子之顶上王冠,随着嘭的一声闷响,那支箭矢带飞王冠,稳稳地插向其身后不远处的城门楼柱。王冠上的玉珠被巨大的冲力震落不少,滚得满地皆是。 “天哪!”众将士无不以为子之中矢,惊呼未定,却见子之毫发无损,只是王冠被牢牢地钉在城门楼柱上了。 子之摸摸头顶,看向身后那顶仍在晃动的王冠,脸色煞白,又惊又窘,急步走到城门楼柱上,用他的王弓捣那王冠,连捣几下,那冠却被钉死在柱上,只有更多的珠子被他捣掉,滚落。 子之脸色紫涨,咚地扔下王弓,跨步下楼。 “燕室逆臣姬之听好,此乃大周武王所佩之弓,700年前赐予齐公姜尚,专射贼国逆臣,老夫请领三矢,已出二矢,还有一矢是留给你这个逆贼的。若是再不认罪伏诛,下次受矢的就不只是你的顶上之冠了!”孟子声音清朗,不失时机地送行一句。 “呜啦——”齐阵里爆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子之原本想在孟夫子面前以孔武之力讨个便宜,不想却当着部属的面遭到一个天下皆作笑谈的儒者羞辱,灰头土脸地回到宫中,越想越是气恼。 坐有一时,子之冷静下来,耳边响起苏秦的一连串声音:“……苏秦劝兄做如下三事,一,归还王位于子哙,兄依旧为相;二,在王哙的公子中择其贤者立为太子;三,与齐议和……在此之前,齐人不过是要河间地。现在不了……子之兄您身死名裂不说,还将祸及宗亲子嗣,殃及社稷宗祠……子之兄,无论你信与不信,天命就是天命……” 子之冒汗了。 “召鹿毛寿!”子之转对内臣。 鹿毛寿来了。 “我王突召毛寿,可有——” 鹿毛寿话音未完,被子之摆手打断,指一下对面席位。 鹿毛寿坐下。 “南城门的事,你晓得否?”子之盯住他。 “刚刚听说。”鹿毛寿迟疑一下,“臣——” “毛寿,”子之再次打断他,“寡人问你,寡人的这顶王冠,是不是戴错了?” “这……”鹿毛寿怔了,“我王何来此话?王冠是燕王禅让于我王的,又不是我王自个戴上的,是不?燕王哙三让,我王三拒,这是所有燕人都看到的事,是不?” “唉,”子之长叹一声,“齐人却不这么想啊,真还打到家门上了!武阳如何?” “臣刚接到单将军急报,中山人袭我,夺占紫荆关,困我武阳,主将是司马赒,共出锐卒三万,听说还要增兵呢。” 子之一拳震几:“蕞尔小邦也敢欺我!” “王上息怒,”鹿毛寿接道,“中山狼并不可怕,不过是趁火打劫而已。只要蓟城、武阳不失,料他们能奈我何!” “你说的是!”子之猛地想到什么,“对了,你的相位,寡人早该给你了!”转对内臣,“取印!” 内臣取出相印,呈给子之。 “毛寿,请受此印!” 鹿毛寿承印,叩首:“臣叩谢我王厚遇!” “相国请起!”子之改过称呼,“寡人这想劳烦你走一趟齐营,见见匡章将军,只要他肯退兵,一切好谈!” “王上,齐人若要河间地?”鹿毛寿小声问道。 “给他。” “齐人若要武阳?” “给他。” “齐人若要蓟都呢?” “去吧,看他怎么说。” 鹿毛寿迅即出城,不消一个时辰,复转回来。 “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