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5章 八卦洲有所收获刘队长遇见熟人 (第2/2页)
晃去,一打眼不就看到了。” “你在舒心堂做了多长时间了?”毕老道。 “今年开春才开始做。” “时间不长吗!” “干我们这行的,时间都不长,因为这是体力活,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 金所长接着问:“老三,您见过这根皮腰带吗?” 伍老三拿着皮腰带仔细端详,然后道:“没有见过。” 毕老一行在“冬去茶馆”没有丝毫的斩获,反而又增添了新的疑团。 我们再来说说郑峰这边的情况:和毕老他们分手之后,郑峰一行沿码头向西,在马家集的西南方向,有一个村寨,叫“八卦洲”,四面靠水,连接“八卦洲”和马家集的是一座木桥,大约五、六十米长。 “八卦洲”上住着五百多户人家,洲上绝大部分人家都以撑船和捕鱼为业。马家集在最早的时候渔业非常发达,“鱼市口”就是这么来的。“八卦洲”是过去的名字,现在叫“八卦大队”,由几个村子组成。刘队长如是说。 桥下每隔四、五米就有十几根并排的木桩子,这些木桩子和桥面所形成的直角的斜面用树棍固定成三角形。水下面的木桩子有旧有新,新的估计是后来换上去的,这些木桩子都很粗,至少有一人合抱那么粗。 桥面上是用木板铺起来的,上面还可以走牛车,可不是吗?桥对面正有一个村民牵着一辆牛车前顾后盼地、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桥面有两米多宽。 郑峰他们只能后退,让牛车先过。 “请问老乡,看见陈书记了吗?”刘队长向牵牛车的老乡打听。 “看见了,正在大队部开会。” 踏上“八卦洲”的土地,如同走进了一个船的世界,河岸边停着船,一字排开,河岸上倒架着船——有好多条,有几条船刚刷过桐油,空气中弥散着桐油的气味。绳子上晾着一张张渔网。 下桥之后,刘队长领着同志们踏上了一条碎石路。 两三分钟之后,同志们走进了一个村子。 不远处有人说话:“二姑太,您接着说,后院里面的鬼影到底是谁啊?” “等一下,有人来了。” “是公安。” “十有八九是为马家桥无头案来的。” “差不多。” “今天早上,金所长他们在马家桥下面捞到东西了。” 几个老头老太坐在一堆芦苇跟前晒太阳。 “队长,我们要不要过去问一问?”李子荣道。 “刘队长,走。” 见有人走过来,几位老人停止了他们的谈话。 李子荣走上前去:“老人家,向你们打听一点事情。可以吗?” “有啥要问的就问吧!”一位年龄稍大一点的老奶奶把手挡在眼睛上方,朝同志们看看,道。她嘴里面的牙齿全没了。 “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腰带呢?”李子荣从皮包里面拿出一卷纸,展开来,这是史可染画的一幅画,是皮腰带系在腰上的正面工笔画,皮腰带的宽度、龙头虎头的大小和实物一模一样。 几位老头老太站起来对着画看了看,然后摇摇头:“没见过。” “二姑太,你也看看。”二姑太就是和李子荣答话的那位老人。旁边有一位老太准备把她扶起来。 李子荣没有等老人站起来,走到老人的跟前,蹲下身子:“老人家,您见过这样的皮腰带吗?” 老人吃力地看着画,道:“人老了,眼睛都花了,已经看不真切了,这位同志,你说给我听听。”老人的年龄大概在七十开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