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铁血佣兵_第3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8节 (第3/4页)

好了。”戴笠打算礼尚往來堵住赵志的嘴,可惜他却是会错了蒋介石的意思。

    蒋介石把苏联人援助的物资交由军统艹办,其实只是为了起个监督的意思,枪械可以拿去装备过境的部队,可那些坦克发动机只能交给雷霆艹办,国民政斧手里可沒有坦克工厂或是等待改造的坦克和装甲车,而且苏联人提供的子弹生产线还沒有到,配备了波波沙枪械的[***]打光了子弹之后,那些枪就会成为烧火棍子,国民政斧的兵工厂现在还不具备生产配套子弹的能力。

    改造坦克和装甲车、生产波波沙枪械同口径的子弹,这些事情只能交给赵志去做,所以这批苏联人援助国民政斧的物资只能交给赵志处理,军统只是起一个监督的作用,自持了解蒋介石这回却是看走了眼,还沒有弄清楚蒋介石的用意,就给赵志做出了许诺,只是赵志现在一心急着返回缅甸休整,根本沒心思和时间和戴笠纠缠这些事情,只要蒋介石回到渝城,这些东西就还会教给赵志处理。

    “先生,戴局长这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那批坦克发动机都是我们的东西,还是有意这么说。”抠门到和莫伦有的一拼的罗英很是不忿的看着戴笠离去的背影,压低了嗓子跟赵志嘀咕着,和严武刀他们不一样,罗英不喜欢摆弄枪械,他喜欢坦克那样的铁家伙,尤其乔伊的装甲1师横扫泰国、越南、老挝之后,罗英整天吵吵着要调去装甲师开坦克。

    赵志为什么问苏联人要來大批的坦克发动机,就是为了扩充雷霆装甲部队的规模,这些事情罗英都是知道的,可现在戴笠却当家作主的只打算给雷霆200个坦克发动机,这让罗英很是气闷,这些发动机应该全都给雷霆才对,“你现在怎么跟莫伦一个腔调了,东西在人家手里,人家愿意给谁就给谁,咱们不缺这些,等回到缅甸了,叫美国人直接给咱们送现成的坦克來。”赵志笑着打趣罗英,后者却是高兴的一蹦三个高。

    第二章疏离

    赵志已经从哈尔滨返回的消息,蒋介石是回到渝城之后才得知的,可此时的赵志已经乘坐飞机返回了缅甸,蒋介石一连发出的三份电报,赵志一份都沒有回复,“这回是伤了博远的心了,听说那带去的那些手下只回來了不到8成,要不是博远的飞机去的快,也许就连博远这次都难逃一死。”宋美龄对赵志的印象一直很好,这次赵志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她自然是向着赵志说话的。

    “也沒你说的那么严重,他带去的那些人都是千里挑一的精锐,那会那么容易就被曰本人给绞杀干净,再说他不是还准备了战机部队做接应吗。”蒋介石知道这次是军统的情况出了问題,可生姓好面子的他还是把行动失败的原因归在雷霆身上,言称是赵志制定的行动计划不合适,否则就凭几个关东军是拿雷霆的精锐佣兵沒有办法的。

    中国自古就有功高震主的说法,宋美龄知道蒋介石去山西转悠了一圈之后对赵志有了想法,国内的抗战局势变化的非常微妙,赵志的横切计划实施的还算成功,青年军和74军一左一右像两只钳子一样压制着山东、河南境内的曰伪军,驻防山西的[***]部队也开始大举东进河南、山东地界,再算上被蒋介石说动打算出晋抗曰的晋绥军,山东、河南地区里的抗曰武装已经超过百万。

    可这一百万抗曰武装中起码有半数都是人家赵志的,三批缅甸雇佣军部队就有超过40万人在和曰军作战,还有后续登陆胶东的两批犹太部队,雷霆投放在国内战场的实际兵力已经超过50万,虽说功高震主那是在古代,可国民政斧里偏偏有些人就见不到好,老是在蒋介石耳边说什么尾大不掉功高震主之类的话,一來二去的,蒋介石就有些疑神疑鬼的犯了疑心病。

    赵志一直对外宣称雷霆是雇佣兵组织,帮着国民政斧抗战是因为受到了蒋介石的雇佣,可蒋介石自己知道国民政斧并沒有给过赵志一分钱的佣金,赵志只是帮着所谓的同盟国刺杀希特勒就拿到了西伯利亚和济州岛的百年使用权,给美国提供了一些武器图纸,就获得美国的军援,甚至赵志拿下缅甸之后闪击泰国,横扫越南、老挝、柬埔寨这样的小国家,美国和苏联人也装着视而不见。

    尤其令蒋介石忌惮的就是赵志和美国的关系,蒋介石是个政治家,他可不会像宋美龄那样认为赵志是靠了罗琳才和美国政斧拉上关系的,军统向昆明和缅甸已经派了不下300名秘密特工,从他们搜集到的那些情报來看,赵志的势力和能量大的惊人,光是昆明兵工厂生产的那些武器装备就令赵志具备成为一个大军阀的资格,何况赵志在缅甸还有油田和矿山。

    蒋介石经历过北伐,可北伐时候的那些军阀本身并不具备生产大量武器弹药的能力,他们大多都是从国外订购武器弹药打仗,可赵志的兵工厂不但能生产步兵作战武器和子弹,还能轰炸机需要的炸弹和坦克、装甲车,打压国内的其他势力是蒋介石不得不做的事情,他自持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是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中国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整天闹窝里斗只会令国力更加的低弱。

    雷霆的飞速扩张让蒋介石感到了威胁,也许赵志沒有图谋中国的心思和想法,但蒋介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