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铁血佣兵_第35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8节 (第3/4页)



    人数是混编部队最大的依仗,二十师团和第六师团加上后续赶到的坦克师团,曰军的总兵力超不过4万人,而赵志布置在这里的兵力总数接近20万,一比五的兵力对比就是赵志最大的依仗,只要清风部队释放出的迷烟能够阻止或是影响曰军坦克师团的进击,赵志便有了击溃对方的把握。

    “关东军已经抽调了精锐师团南下作战,作为我们后盾的74军和青年军已经和他们缠斗在一起,随着后续关东军部队的继续南下,他们很可能最后会陷入被关东军包围的境地。”召集手下一众军官开会的赵志抬头环视了一圈,然后继续说道,“国民政斧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在邢台的犹太第二军团去解救青年军,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胶东沒有足够的部队抵挡可能继续南下的关东军部队。”

    赵志手中的笔在地图上画出大大的一个箭头,“山东兵力空虚会导致南下的关东军部队进击胶东,而胶东失守便意味着我们的后路断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嘛留在九州岛和蜂拥而至的曰军战到最后一刻,要嘛早早回撤缅甸避开被困的局面,我个人自然是不愿意现在撤回缅甸,为了登陆曰本本土作战,我们付出的已经太多了,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作出选择,现在是下午四点,到明天的这个时间,我希望能全线击溃和我们对峙的曰军部队”

    雷霆的军官们早已习惯了听从赵志的命令行事,可是赵志刚才的那番话还是令参加会议的军官们直了眼睛,雷霆成建制击溃或是歼灭曰军师团,已经不是第一次,可现在和他们形成对峙的曰军却有两个步兵师团和一个坦克师团,同时和三个师团交战,这在雷霆的战史里还是头一回,何况赵志要求在24小时之内击溃这三个曰军师团,如果不是知道赵志的手段,他们恐怕会直接把赵志当成神经病看待。

    “我知道这一仗会很难,但我们已经沒有其它的选择,尽快的控制九州岛对我们接下來的作战部署非常重要,所以我要求你们拿出全部的战力來应对这场战斗。”赵志接过叶空递來的另一张地图在桌子上摊开,仔细给在场的军官们讲解着自己的部署,“唐磊的清风部队在入夜后三小时开始释放迷烟攻击,在他们的外围防线出现溃散或者破绽后,所有的混编部队展开突击。”

    “装备夜视仪的佣兵小队专门对付他们的坦克部队,要想全线击溃对面的曰军,首先瓦解他们的坦克部队便是关键,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一仗沒有后备队,沒有额外的支援部队,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要投入到攻击之中,我们能依靠的只有天亮之后的物资空投补给,在这之前所有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

    除去被派往鹿儿岛方向的佣兵部队和分散在九州岛各处清剿抵抗武装的零星佣兵小队,赵志身边的雷霆佣兵只有6000人,这里面还要包括张金泉带來的500名佣兵狙击手,他们在夜间作战中是派不上用场的,原本是想用雷神机枪群对方曰军的打算趋于流产,不过赵志不打算放弃使用雷神的念头,也许在突击战中,火力强悍的雷神机枪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在混编部队进行突击的同时,把我们手上所有的轻重机枪都排在第二攻击梯队里,雷神机枪布置在我们的两翼,在混编部队进攻的时候,对曰军防线实施火力压制,用强火力逼迫他们向中路集中,从而达到全线击溃他们的可能。”如果赵志胜了这一仗,他还能从空投中重新获得弹药补给,如果胜不了,那么这些弹药也沒有必要再带回缅甸去。

    这是一场决定雷霆未來的战役,事关重大,赵志当然还要征求手下军官们的意见,和大多数军官一样,担任作战策划的乔木林有着他自己的担忧,“先生,我们把混编部队排在攻击前锋的位置上,是否有些不妥,那些家伙归根究底只是些乌合之众,曰军也不可能站在那边等着被砍掉脑袋,我害怕混编部队一旦遭遇曰军的强势反扑,可能会出现后退或是溃乱,那我们布置在他们后面的攻击阵型就有可能会被他们冲散。”

    冷兵器和热武器之间的差距,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明白,赵志用先期缴获的曰式武器装备了一部分混编士兵,可那点武器对于40万混编士兵來说,根本就只是杯水车薪,面对三个师团的曰军,赵志手下的大多数军官都不认为混编部队发动全线进攻能冲破对方的防线,即使唐磊的清风部队出手也是一样,因为曰军防线的厚度实在令人惊讶。

    赵志显然也在考虑这个问題,沉思片刻之后,赵志在战情分析黑板上大大的画了一架飞机,“飞机,在混编部队发动攻击的同时,我们调集手上所有的飞机对曰军阵地实施空袭,不过我们发动进攻的时间就需要推迟到黎明时分,否则我们的飞行员找不到轰炸的目标。”赵志的话说到半截突然停住了,稍事停顿之后,赵志有了新的主意。

    “也许我们的攻击时间不用更改到黎明时分,在战机部队起飞之后,我们可以用迫击炮把燃烧弹打进曰军的阵地里去,用火焰为战机部队的轰袭做目标指引,曰军惊慌失措的时候,正是清风部队释放迷烟和混编部队全线进攻的机会。”赵志在代表曰军防线的区域标出了几个点,很显然他是把这几个点设定为混编部队突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