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节 (第2/3页)
那杨石头是什么人,几个月之前他还是一个小县令呢,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侍郎,陛下这是看中了此人的一身硬骨头? 不管众人怎么想,这个节骨眼上,几个尚书们都闭嘴,其余人也只能在心里嘀咕。 杨石头出狱那一天,晴空万里,卫景明命金崇安亲自驾车送他回家。 走的时候是刑犯,回来却是侍郎,杨家老父母抱着儿子老泪纵横,杨石头也有些动容。 杨侍郎走马上任,朝堂上顿时风声鹤唳起来。别看此人年轻,却入了陛下的眼,那些想走关系的人,都歇了心思,有想拉拢杨石头的,也在心里掂量起来,万一人没拉拢来,被他削了老脸,那可就难看了。 杨石头出狱后,卫景明并没有和他有过多来往,二人各自忙碌。听闻杨石头借别人家的小院子居住,魏景帝心里有些惭愧,给杨家赐了一栋单路四进的宅子,杨石头搬家后,命杨夫人往卫家送了一份谢礼。谢礼十分简单,就是杨夫人做的针线,还有街上买的一些点心。 魏景帝罢免了霍大人,三皇子晋王一派沉默了许多,就在二皇子齐王欢欣鼓舞的时候,魏景帝忽然临幸年老色衰的周淑妃好几次,三皇子一派立刻恢复了士气,似乎找到了希望一般。 卫景明懒得去管这二王之争,还争个屁,等到了明年春,大祸就要临头了。 作者有话要说: 咳,当皇帝也不容易~ 第7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春天, 大魏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春的麦子又是一场大丰收, 魏景帝龙颜大悦。 自魏景帝继位以来,老天似乎都站在他这一边, 各处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更没有人举旗造反,连年庄稼丰收,人口快速滋生, 百官们拍马屁时总是说魏景帝是天命之子,身赋祥瑞,福泽天下苍生。 一时间,整个京城里歌舞升平,太平盛世,莫过于此。百姓兜里有钱, 家里有粮, 自然开始学会了享受。京城店铺林立, 每日人头攒动, 顾绵绵的几个铺面全部都租了出去, 一年收的租子都够一家子的基本吃穿。 为了庆祝天下太平,四月初, 魏景帝在今春春闱结束后, 特意让钦天监挑了个好日子, 他要带着新科进士们一起去祭祀皇陵,然后宴请百官,京城消除宵禁三日。 消息一出,整个京城的百姓都跟着欢乐起来。平日里晚上无事干, 想出门溜达吧,前半夜还行,到了后半夜就不许走动了,要是能取消宵禁,到哪里玩个通宵都没问题。 祭祀皇陵是大事,礼部尚书承恩侯忙得脚不沾地。此次祭祀,帝后同行,百官跟随,承恩侯府这几年非常低调,刘皇后在宫里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若不是到了重大节庆,她也不让妃嫔们去她那里请安,众人眼里渐渐只认识得宠的贵妃和齐王晋王之母,皇后只是个占着位置的摆设,如同当年的方贵妃一般。 此次祭祀,承恩侯有意让女儿刘皇后在人前露脸,凡是帝后共同完成的礼节,承恩侯一个不落的都给安排的妥妥帖帖。 顾绵绵作为先帝亲封的郡主,三品诰命夫人,祭祀她不用跟着,但要参加刘皇后主办的宫宴。卫景明更是要全程负责祭祀的防卫事宜,提前几天就离开了家。 到了祭祀那一天,晴空万里,魏景帝和刘皇后这一对早就离心离德的夫妻勉强坐在一辆车上。 路上,二人保持着礼节性的微笑。 魏景帝主动问刘皇后,“皇后近来身子怎么样了?” 被迫病了好几年的刘皇后用略微带一些虚弱的声音道,“多谢陛下关心,臣妾尚好,宫里一应用度,贵妃都挑好的送来。” 魏景帝唔了一声,“你是正宫皇后,不用谦让妃嫔,朕看近来她们给你请安有些懈怠,朕回去了惩罚她们。” 刘皇后眼里的笑十分温和,“陛下,臣妾年纪大了,总想安静,妃嫔们十天半个月来一趟就行,若是日日过来,反倒吵得臣妾头疼。平日里继哥儿和他娘总是过来看望臣妾,臣妾的娘家人也偶尔过来,臣妾不用cao心宫务,只管享福,都是陛下的恩泽。” 魏景帝十分高兴刘皇后变得温柔和顺,“皇后放心,朕小时候就得父皇教导,嫡长为尊,你是朕的原配皇后,永远都是。” 刘皇后笑着点头,“多谢陛下,臣妾还记得刚刚嫁给陛下时,陛下还是个少年郎呢,那时候陛下经常送给臣妾一些可心的小玩意,臣妾都收着呢。一晃眼三十年过去了,陛下风采更胜往昔。” 魏景帝忍不住哈哈笑,“能得皇后为妻,是朕的福气。” 刘皇后柔声道,“能和陛下风雨同舟几十载,是臣妾的福气。” 帝后两个相互恭维了一番,似乎消除了一些平日的冷漠和敌视。魏景帝想到曾经在东宫时夫妻两个并肩作战的日子,心里有些可怜刘皇后起来。至于刘皇后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她的笑容深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