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_第1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节 (第5/7页)

敬云提上来后栽在他手里的官员可不少,寻常官员看见他就跟看见老虎狮子一样得绕着走。

    在众人的一片猜测中,陈敬云很快宣布了宣抚使府下设各部的任命,民政部总长由郑祖荫担任、岑春煊担任次长。财政部总长由安华林担任,庄楠担任次长,次长由林文英担任,军务部暂时空缺不设。监察部总长由韩辰旭担任。工商部总长由洪子泰担任、外交部总长由林长明担任,其他的交通部、司法部大多数也都是由闽浙两省军政斧的其他高级官员担任,总体上来说变动不大。

    然后福建省长由高泽炎担任、浙江省长由蒋尊簋担任。撤销两省军政斧后,改组为省政斧,下设各厅。

    这一番文官系统的调动里头,升职的人占据了大多数,自然是高兴的人多,当然不高兴的人也有。比如林文英,被陈敬云掉入了交通部当总长,这一个调动可以说彻底让林文英和军界脱离了关系,让林文英有些不满。

    第二百六十七章 黑名单(一)

    陈敬云被北洋中央政斧任命为东南宣抚使,进而组建东南宣抚使府的一系列行为在闽浙两省内乃是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极大的影响。

    这里面的含义大致可被人们理解为两方面,一个就是陈敬云所领导的国民军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后,成功取得了相匹配的政治地位,然而的陈敬云被任命东南宣抚使,统管两省军政事务后,却是让陈敬云被人们视为藩镇,一个有着读力军政财务大权的藩镇,而且还是一个唯一一个有着中央赋予名义可以统辖两省的藩镇。其他省份是绝对没有这样的中央名义的,比如唐继尧,滇军虽然掌管了云南和贵州,但是名义上来说他唐继尧现在不过只是一个云南护军使而已,他的职权只限于掌管云南省内的军务,甚至连云南政务都无权管辖。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是他唐继尧就是缺个名义而已。

    虽然刚就职东南宣抚使的陈敬云已经公开宣布,闽浙两省将会向中央正常缴纳赋税,并称国民军和福州舰队乃是中[***]队,纳入中央陆军部的管理。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表面功夫,谁也不会相信袁世凯派个将令去国民军的话,就能够指挥国民军了。所以这依旧无法让人们不认为陈敬云乃是中国现在的最大的藩镇。

    但是这样的一个表面功夫却是让其他军阀极为被动,果然紧接着其他省份的军阀们都相继表示会向中央缴纳赋税,并表示属下的军队听从中央陆军部的调遣。

    如果只是看这样的表面现象,那么可以说这个阶段的中国乃是辛亥后最为统一的阶段,各省在名义上向中央缴纳赋税,接纳中央派遣官员,省内军队听从陆军部调遣,甚至有好事者已经做好了一个所谓的全[***]事整编规划,号召进行全国的军事力量整编,把东南的国民军整编为六个整编师,把安徽和江西的军队整编为四个整编师,把桂军整编为两个整编师,把滇军整编为四个整编师。加上其他省份的军队整编完毕后,加上北洋军的十几个师,届时中国将拥有数十个整编师。

    不过这种所谓的全国整编计划也只能想想而已,就连袁世凯自己都没想过,就算给了南方那些军阀的军队进行整编,也不过是名义上的,实在没这个必要,要整编也得自己全部统一了中国再说,所以到现在为止,袁世凯甚至都懒得给南方那些军队一个正规番号,授衔之类的就更别想了。

    不说北洋军不愿意,实际上各军阀也是不愿意的,给个中央陆军的番号他们还不要呢。因为发展到现在,基本上各个军队的基础部队还保持着前清新军的军制,但是团以上的编制已经有很大变化了,各个军阀结合自己的财力物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桂军一个师人数不过七八千人而已,配属的重武器也很少,一个师对上北洋军一个混成团估计都够呛,要都想和北洋军一样标准进行整编,恐怕一个师的重武器都筹不出来,那里有现在的五六个师啊。而国民军也是,一个师的兵力是九千多一万人不到,师属炮兵团也不过三十六门炮,和北洋军的军制已经不一样了。

    各军阀的编制不说都是好的,但却可以说是适合他们的,强行整编的话毫无意义。

    尽管明眼人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军阀割据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但是更多人的却是宁愿相信现在各军阀都不打仗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全国大和平了,其他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嘛,尤其是国会组建成功后,全国大一统就会完全实现,届时中国重现汉唐风采是指曰可待的事情。

    1913年1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