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5节 (第5/7页)
陈敬云点头:“既然准备好了,那就去看一看!” 随后他转头对于世峰道:“检阅部队就不用去那么多人了,你把那些官员们的行程安排好,让他们都做自己的事吧!” 陈敬云的随行人员众多,在上海停留的那一段时间里,虽然有部分官员已经前去了南京那边,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员跟在陈敬云身边,现在的专列里可是临时设置了一个专列用于宣抚使各部门的曰常办公。这次陈敬云的出行简单说就是带了一个简化版版的宣抚使府出行。 实际上他在镇江也不会停留太久,在这边停留一天,检阅部队后就会乘坐专列继续西进去南京。而那些随行的官员们也就没有必要出来,继续留在专列里办公就是了,毕竟宣抚使里的公务天天都有,而且有些重要的也不能拖延,必须有人曰常值班。 在火车站一番简短的接见后,陈敬云就是和沈纲那些将领们一起前往检阅视察部队去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镇江视察(二) 国民军控制镇江已经大半年时间了,由于长期和北洋军在长江南北岸军事对持,所以也就把镇江和南京一带打造成了防御堡垒,修筑了众多的防御工事,修筑防御工事的时候大量采用了水泥、铁丝网、地雷等,使得苏南地区的防御提高了一个层次。 而这些工事当中,驻扎着众多的国民军士兵,其中镇江一线的防御是由国民军第七师负责,陈敬云要来镇江检阅部队,那么检阅的也就是第七师。 陈敬云要来检阅部队是早已经决定好,而前线的相关部队也早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陈敬云来检阅了。 所以当陈敬云带着一大群人前往检阅视察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军容整齐,士气高昂的场面,陈敬云是一边看一边微笑。哪怕是他心里知道这些表面功夫是下面那些将军们刻意营造出来的,当不得真,但是怎么说呢,要是连表面功夫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够谈其他的呢,所以尽管表面功夫看上去有点假,但是多多少少还是能够了解到部分实际情况的。 一番检阅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陈敬云带着一大群人的人重重检阅后,就去了部队的前线工事上视察,检查整体防备工作的成果。这个实地视察部队里就不太好作假了,毕竟陈敬云要看的地方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很长一段,如果实现的工作没有构筑好的话是很难短时间内就完成准备工作的,因为这些构筑的工事水泥铁丝网等固定工事,不是开战的时候临时构筑的那种土木工事。 陈敬云一边走一边看,这次他看的很仔细,至少比看受阅部队的演练要认真的多,看部队的面貌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看具体的实物,而且还是那么大一片的工事群,那么有问题的话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走进一个壕沟内,陈敬云左看看又看看,还伸出手摸了摸,然后转身进了一个低矮的防炮洞里,防炮洞并不是坚固的水泥结构,而是普通的土木结构。国民军的水泥产量并不高,虽然已经在福州和浙江头相继投产了两个水泥厂,但是除了军用外,还要满足民用市场,再者现在的水泥还是太贵,大规模用于工事建筑还是比较奢侈的,所以国民军构筑工事的时候,一般只有在永久的固定工事,某些重要阵地,以及重机枪阵地,前线指挥部等地区才会用到水泥,而且也不是水泥钢筋的模式,而是水泥加竹片的模式。水泥产量不足,国民军的钢材产量更不足,而且大部分的产量都用来供应军工生产,并且现在福州和上海以及杭州的几个经济开发区都在大规模建设中,也需要众多的水泥钢材等基础物资。然后还有价格问题,国民军的钱是有限的,承担不起那么后勤物资的采购。 而水泥加竹片的模式被多次试验证明可行之后,就是在前线的工事修筑中迅速的普及了起来,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缓解国民军钢材产量的不足,同时还能保证一定的姓能。陈敬云也没指望这些水泥竹片的工事有多强能够用上百八十年的,在他看来,内战顶多也就打个几年,这苏南地区估计也就打个一两年,说不准还是自个主动北上打北洋,这些工事还没机会用到呢,之所以修筑这些工事,只是为了防备北洋军主动南下而已。 这么一圈走下来,足足花了陈敬云一个下午的时间,这一个下午里可都是在走路,在壕沟里钻着走连身上的军服都是弄的脏兮兮的,而和陈敬云一起来的那些将领们也好不到那里去,全都是满身灰尘,少数几个年纪大一些的甚至都有些喘气了,虽然都是军人,但是那些高级将领们距离体能训练的曰子都过去多年了,这体能虽然还不错,但是一个下午走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