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_第1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节 (第4/7页)

并且从合肥派遣第六旅向舒城一带行军,准备对安徽省陆军第二师进行增援。而在巢湖方向他则是不太担心,巢湖有个**旅和安徽省陆军第三师,兵力不弱,国民军要拿下来的话哪怕是几个师围攻也要一段时间。

    曹锟和冯国璋等前线将领们不确定国民军的在皖南投入了多少部队,远在燕京的袁世凯也不敢轻动,除了催促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三师加快南下外,也是命令湖北的段芝贵采取相关的行动,命令他派遣一部东进威胁九江,进而威胁南昌,甚至沿江南下切断国民军的安庆方向军队的退路。除此之外,段芝贵还派遣了第六师之第十一旅准备进入四川境内,唐继尧虽然在四川损失惨重,但是也相继打下了好几个重要地区,第六军的兵锋已经威胁到渝城了,而按照现在这势头发展下去,如果北洋军不亲自进入四川抵挡滇军的话,渝城很快就会被滇军占据,甚至成都也会被滇军占据,那时候四川局势可就不妙了。为此段芝贵早在七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派遣第十一旅进入渝城,有第十一旅和渝城内的其他四川小军阀的部队,滇军要拿下渝城的难度是很大的。

    四川,湖南,湖北等几个省的行动只是次要方向,不会对双方的整体布局造成很大的影响,北洋军和国民军决定胜负的地区任旧是苏南和皖南地区。

    而这场关系到双方生死的大战从一爆发开始就已经是规模宏大,前三天内国民军就已经投入了四个师以上的陆军,十余艘军舰和大部分的空军,如此规模庞大的兵力调动不是其他省份可以相比的。现在北洋军之所以没有发现国民军在安徽地区投入了这么多的陆军,那是因为现在投入前线作战的只有国民军第六师和第九师而已,后续渡江的第五师、第八师、第五混成旅乃至第九师的炮兵团都还在进行紧急渡江当中。

    第一天,第九师的三个步兵团轻装渡江后,到第二天,第二座浮桥架设成功,这座浮桥比第一座浮桥要大的多,并且能够承受重武器装备的过江,很快,第九师的炮兵团以及大批辎重第一个渡江。第九师的炮兵团在第二条浮桥渡江的时候,国民军的工兵们并没有停下来,而是马不停蹄的修建第三条规模更大浮桥。

    第二军部队的渡江一直持续了三天之久,而第九师在所属第九炮兵团渡江之后的,就根据第二军指挥部命令向前推进,目标直指巢湖!

    第三百四十三章 骑兵对决

    巢湖东南部一直靠近到长江沿岸都是大片的开阔原野地区,这种地方自然是是不太适合北洋军进行防守作战的,所以**旅很干脆的从这片地区撤出后,进入到了巢湖地区,准备依靠这片丘陵地形进行防守作战。

    尽管主力已经撤往巢湖,但是在这边原野地区里依旧有着不少的北洋军零星部队,其中最为主要的自然就是北洋军第三师**旅下属的骑兵营了。

    按照北洋军编制,第三师是有着一个满编的骑兵团的,而下属的两个步兵旅是不会直接配属骑兵编制,指挥在战时临时加强骑兵部队,就和炮兵团一样临时给步兵连配属一个一个炮兵营,组成混成旅的模式进行一个战线上的作战。而曹锟编练这个**旅的时候,却是给**旅直接配属了炮兵营和骑兵营等附属编制,一开始打的就是混成旅的模式,由于是曹锟自己得弄出来的混成旅,所花费的军费都是搜刮地方而来,第三师的小金库虽然不小但是也无法让这个**旅和那些中央混成旅一样满编制什么都不缺。炮兵营还好,好歹让曹锟给筹齐了十八门炮。尽管其中有半数都是五十七毫米的汉阳造山炮,但是能够给师附属下的**旅配齐一个炮兵营,足以看出曹锟的手段不小,要知道其他一些北洋军的部队自身的炮兵团都没办法满编呢,北洋军近几年大肆扩编,加上连年征战损失的装备也不少,虽然花费了大价钱不断进口,但是也无法满足这么多军队的火炮需求。

    炮兵部扩编了,这骑兵部队自然也是跟了上去,第三师自身是有着一个满编的骑兵团的,在苏南战事中损失也不小,甚至连骑兵团的团长孙殿荣都受了伤,不过战后袁世凯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很快就把第三师给布满编了,然后曹锟自己扩编**旅的时候,也就随手建了个骑兵营的编制,只是骑兵比炮兵还要难弄一些,到国民军渡江前也没能够把**旅的骑兵营给筹满编,后来国民军渡江的第一天,**旅旅长往常王承斌派遣骑兵营去查探情况,结果还没靠近呢,就被国民军猛烈的炮火所阻击,然后又被第九师用机枪狠狠的打了一阵,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撤走。

    到现在,已经只剩下百骑不到而已,然而尽管如此,这个**旅的骑兵力量也远远胜过国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