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_第1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节 (第1/6页)

    所以不管是北洋军还是国民军,他们的战略规划里面都是短期的,希望在半年内就彻底击败对方获取决定姓胜利,这也是双方为什么如此默契的在安徽以及江苏投入重兵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都想要一战定乾坤。

    国民军是有着半年内拿下安徽和江苏的计划,但是陈敬云带领国民军征战这么久了,早就知道那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反正国民军从军以来到现在为止所打的大规模战役里头,就没一场是按照最初的计划顺利完成的,包括现在的安徽战役。要知道最初参谋部的规划可是六天内就拿下芜湖,一个月就攻下合肥的。可是当初在巢湖就花半个多月的时间,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国民军第二军的主力部队任旧在合肥城外!

    可见这些计划只能参考,当不得真!

    身为国民军的当家人,陈敬云不得不考虑更远,万一战事拖久,和北洋打个三四年以上的话,那么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了,要打持久战就要有足够的军费,足够的军械。当然为了整个国家考虑他也需要提前培养人才。

    并且这样一来,他就要考虑在战争时期进行工业建设以及基础和教育普及了。而这三者当中,教育方面可以利用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商人士绅的力量,大力开办民间教育。实际上,现在的中国南方诸省当中,私人教育机构并不少,杭州工商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南京里头也有一所私人中学玉林公学,原本是英国人埃尔斯所创办的免费公学,但是后来学生逐渐增加,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后被迫接受富贵子弟入学,虽然名义上也是免费入学,但是在部分学生的父母就得向学校捐助一笔不小的捐款了。

    等辛亥年的时候已经有学生数十人,并且由于采用的是西式教育加上学费昂贵让不少的达官贵人把子弟往里面送,陈敬云带领众多军政要员抵达南京后,南京再一次成为了政治中心,而这些军政要员也有不少适龄子弟要就学的,一般也都是选择了玉林公学。

    高等教育以及中等教育的私利学校虽然少一些,但是私利小学就多了,基本上南京里头就有两三所之多。

    第三百八十六章 俞府婚宴

    在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普及型教育之前,花费并不多,所以对财政压力也不算大。

    但是工业建设和基础建设就麻烦了,工业方面轻工行业是不用太多担心的,只要陈敬云给出一良好的投资环境,那些国内商人自然会发展起来,但是重工业方面民间资本就立不从心了,这方面陈敬云现在只能是依托华夏银行下属的各控股公司进行发展,以军事工业为引导,然后带动整个重工业体系的发展。

    不管是重工还是轻工的发展,大多数是不用陈敬云艹心的!工商业的洪子泰以及华夏银行的下属个企业的总经理们自然会用心去做。

    但是基础建设上就是麻烦大了,这年头的基础建设其实也就一个,那就是铁路,没把铁路修出来,那些的什么发展工业都是虚的。

    但是修铁路可不是一般的贵啊,轻轻松松的一公里铁路哪怕是在平原地区也要四五万,比如沪宁铁路,途径山地丘陵江河,要打隧道架桥的话造价随时翻倍,比如京张铁路造价高达七万多。修一个浙赣铁路的话,这上千公里的铁路线花费至少也是好几千万以上。

    这让共和政斧拿出那么多钱来修是不可能的,商办也是不太现实的。不是陈敬云贬低那些民营资本家,而是他们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也没那个魄力,要是真商办的话磨磨蹭蹭就会拖延好几年,当初清末可就试过了,那些商人们说要商办,不借外款,清廷就让他们商办了,结果好几年过去了,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迟迟不见踪影,清廷见商人们修不出来一想得了,你们别办了,还是国有化后借外国人的钱来办,结果就引发了所谓的保路运动。这里不是想讨论保路运动的对错以及孰是孰非,只是想要,这个年代由国人民间资本进行大难度的铁路干线建设基本就是妄想。

    而陈敬云也是和北洋政斧一样,也提出来了铁路国有化!

    自己没钱,商办不现实,那么就剩下一条路了,那就是借款修路了!

    不过就算是借款呢,也是要分很多种的,比如想东北地区的铁路沿线驻兵,开发矿产之类的权力是绝地不能再给的,至于其他条件嘛,都可以谈的!

    “也不知道了总统那边谈的如何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