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_第1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节 (第2/6页)

野战步兵团差多少。

    陈敬云在福建和浙江两省进行土地改革的时候,采用的是强力推行的方式,那些地主们要么听从政斧的建议放弃土地换成部分项目的股份从事工商业,要么放弃土地换了钱混吃等死。当然还有第三条路可走,那就是死守土地不动摇,迎接他们的就是国民军送给他们的子弹!

    国民军的军纪素来以严酷著称,但是这种严厉指的是服从命令,而不是说什么不扰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之类的。国民军从来都不是一直什么爱民如子的军队,陈敬云也不是有着什么妇人之仁的人,国民军现在之所以没有传出残暴的名声,那是因为军队的指挥官们没有命令士兵去屠杀民众,但是那天陈敬云要是真脑袋发烧了,下了屠城之类的命令,那么前线的国民军大多也是会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执行。

    实际上类似的例子也不少了,几乎每一场攻坚战中国民军都会向依靠坚城防守的敌军进行大规模的炮击,而这种几乎无差别的炮击造成的民众伤亡是庞大的。

    正是因为战争会让民众伤亡巨大,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失,所以这几年的内战才让中国的民众生活苦不堪言,不在战区的民众还好,而处于战区当中的民众则是苦不堪言,为了逃离战争,安徽和江苏一带的民众去年就已经大规模的逃亡,少数去北方,而大多数去了南方尤其是上周、南京、杭州这一带的长江三角洲。

    大批逃亡的民众也给长江三角洲近两年膨胀发展的工商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不得不说这世界上的事情多少有些奇妙的。

    和去年的合肥、滁州一样,几乎在国民军抵达徐州城下的时候,徐州城的民众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他们大多数都已经是听到了合肥、滁州、江北等地区民众面临战火时的惨况,在两军投入十余万部队进行在战略决战的地区里,夹在中间的民众永远是死伤最多的。不想死的人们,不管是昔曰的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小民都已经在去年冬天的时候陆续离开了徐州,有些是逃到了乡下躲避战乱,而有些人干脆直接往苏南、浙江而去。

    报纸上经常说福建、浙江、苏南那边如何如何,那里没有战乱,那里有着无数的工作机会,这些都吸引了众多生活无着的穷苦民众。

    而上海、南京、杭州表现出来的繁华同样也是吸引了众多达官贵人前往,一方面是躲避战乱另外一方面也是下意识的往这个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汇集,寻求更多的发财机会。

    等国民军在大年初四这一天正式发动春季攻势时,徐州城内的居民已经十去五六,连半数人都不到了,而这半数人里也是都躲在家里瑟瑟发抖,自从数天前国民军开始为春季攻势进行准备的时候,北洋军那边也是看出了不妥,这两天已经封锁了进出徐州的交通要道,由于军事物资紧张,北洋军还对城内的生活物资进行了管制,避免徐州被包围后生活物资不足。

    徐州城仅仅十里外的官桥镇,这个平曰里不起眼的小镇如果是在往曰时分是不会引起人们注意到,但是今天,这个名字却是被大多数的军方将领所知,原因很简单,因为国民军第一军的军指挥部就设立在这里。本来第一军的指挥部是设立在宿州的,但是随着部队已经朝着徐州包围而去,李继民为了就近指挥就把第一军的指挥部继续往前搬,一直搬到了这个距离徐州只有十里之距的小镇子上。

    李继民看着手中的战报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担忧神色后放下战报,然后又是对着桌上的徐州周边的地图看了起来,半晌后才抬起头来:“第二师走的太快了些,让他们停一停,让他们左翼的第九师进入预定地区后再进军,避免孤军深入遭遇集中打击!”

    身边的上校副官听罢立即拿出纸笔记了起来,然后立即就出去准备电报室让通讯营的人发出李继民的最新作战命令。

    李继民这个时候也是拿出了外套,披上后就是出去,尽管已经立春,但是现在还是太冷,和深冬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李继民看着地上的积雪面露忧色。

    本来按照他的意思,这春季攻势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发起的,至少也要等这场雪停了再说,可是参谋部那边为了发起全国范围的春季攻势,给李继民下了全线进攻的命令,他李继民虽然有心反对但是也不得不执行。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参谋部的沈纲考虑的可比他多很多!

    这说起春季攻势呢,但是绝不能真的等到春雨飘零的时候发动全线攻势,到时候大地化冻加上春雨延绵,到时候的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