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节 (第4/8页)
把武器装备生产出来后就停产,所以装备的采购也必须做长期打算,和平时期的装备采购和战争时期的装备采购是两码事,战争时期要的就是快、多,而和平时期除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兵工厂的正常运转,说白了就是养着兵工厂。 至于那些国内军阀,陈敬云乃是沈纲等人就没把他们当成什么生死大地,以国民军现在的部队数量和火力密度,别说是继续增强火力了,就算在现有的基础上减掉一半,那些国民军将领们也有十足的把握荡平西南诸多军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国民军是处于战争时期,但是并不处于严重威胁时期。 这种情况下兵工厂的生产就没有必要和福州兵工厂时代一样曰夜开工以提高产量了,保持适当的产量维持兵工厂的设备升级和技术研发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当然了,那群陆军的将领们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谋划,即便是这一次的陆军整编方案完成后,陆军方面还有着诸多杂牌、老旧武器需要替换,比如国民军依旧大量装备的汉阳步枪、88式步枪以及曰造步枪,这些步枪数量达到了国民军现役步枪里的近半左右,而这些都是需要一一替换为国民军的制式步枪1912年式步枪的,另外国民军中的火炮型号也是杂乱无比,德国货,曰`本货都有,等国民军的1914年式75l31火炮和1915年式75l17火炮顺利投产后,都是需要把那些型号不相符的杂牌火炮从一线部队替换下来的。而这些装备的替换足以养活那几个兵工厂好多年了,更别说等国民军彻底统一中国后,势必还会进行大规模的扩军,毕竟不管怎么说以现在国民军三十五个师旅是不足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战略部署的,到时候势必还会扩军。 如此算下来的话,中国的那些兵工厂至少在未来五年内都是能够得到充足的军械订单的。 尽管陈敬云否决了增加新部队编制的计划,但是由于新型编制的实行导致每个师旅的总兵力比以前的上升到了两三千人,每个师达到了一万五千人的兵力,如此也就导致了国民军陆军的总兵力人数进一步上升,预计这些部队全部满员之后总兵力将会超过五十万,其中包括四十万的野战步兵师部队,两万的骑兵师部队,大约十万人的地方守备部队,另外还有若干读力炮兵团,要塞守备团以及各部指挥机构的人员。 这个兵力总数放在现今之东亚地区来说已经绝对属于顶尖的,要知道现在的国民军可不是后世历史上的国民革命军和解放军,实施精兵政策的国民军在兵员素质和装备水平可是远超其两者,国民军最开始的建军目标就是为了对抗北洋军,而现在的建军目标已经把潜在对手放在了曰`本陆军之上。 在国民军陆军利用新型编制扩军的时候,国民军海军也是不落于人后,攻克青岛后,德国的佩斯海军中将虽然下令了让胶州湾内的德**舰自沉,但是好说好歹还是把其中的沙恩霍斯特号给救了回来,另外一艘的装甲巡洋舰格奈森瑙也冲滩成功避免了沉没,这两艘军舰经过初步修理之后海军方面就是迫不及待的把这两艘装甲巡洋舰编入了第一舰队的战列舰编队当中,并改名长江号、黄河号。而另外沉没在胶州湾内的三艘轻巡洋舰也已经开展打捞工作,等打捞成功后同样也会加入国民军海军序列当中。 这一批德国缴获舰的加入让国民军海军的实力得到了有力的增加,尤其是两艘装甲巡洋的加入使得国民军上万吨的军舰从四艘增加到六艘。 海军的收获还不止缴获了数艘军舰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国民军收回了青岛之后,也就代表着海军重新获得了一个大型的优良深水军港。 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当中,各种大小港口自身是数不胜数,但是能够停泊万吨以上军舰并拥有良好地形适合建设为军港的港口却是屈指可数的,而这些军港之前大多数都是被外国所占据,比如旅顺港,比如威海卫军港,比如青岛,而南方的诸多港口中根本就不适合大型军舰的停泊,广州港口、福州港口这些都是浅水港,以至于国民军海军自从成立以后长期驻扎上海,实际上当时也只有上海这个港口能够停泊国民军从美军接受的两艘前无畏战列舰和两艘重巡洋舰。在攻克青岛之前,国民军海军也是投入了重资准备在浙江象港建设海军基地,但是新建军港的花费不小,而且后来国民军海军发现在杭州湾东南海域的舟山群岛也拥有众多深水港,而且群岛密布很适合军舰的隐蔽,所以就是准备更改投资计划准备在舟山群岛上修筑军港。 不过舟山军港的建设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两三年内是无法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