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_第19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6节 (第6/6页)

体系,其部分重要成员也和国内的其他银行财团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国社党外的其他部分政斧高层更是就是来之于其他财团的代表了,比如洪子泰这个人,他的家族不但在华夏银行有股份,而他的家族更是国内第二大银行东南银行的第四大股东,而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副总统郑祖荫。

    唯一和其他财团没有太大联系的只有政务院院长安华林,他的家族所做的主要是茶叶生意,面对的也主要是出口市场,而且也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所以除了在华夏银行拥有少量股份外,其家族并没有参与到国内的其他银行财团当中来。这里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和安华林一心一意想要在政界上发展有关。

    安华林自从福建军政斧时代被陈敬云看重并担任财务部总长以来,这数年来他已经成为了政斧中名副其实的大管家,而其主导并实行的税收改革制度从福建军政斧时代就为国民军提供了稳定的军费,而现在这种税收改革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为政斧的税收提高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在国内战争的数年内,安华林为了筹集国民军的军费劳心劳力,当陈敬云制定各种全国战略的时候,但是沈纲那群将领们带着军队攻占全国的时候,他安华林一直在后方为筹集军费而努力着。

    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安华林这个经济管家在后方提供的有力支援,国民军根本就不能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当第二次南北和谈,也就是北洋投降的那时候,当时的北洋政斧内阁财政部总长周学熙就是公开叹息:“我不如安华林也!”

    同样都是两大军政斧的经济管家,尽管有着极大的外部因素而影响,但是安华林的成就要比周学熙高是众人都肯定的。

    而正是因为安华林在数年内战期间的卓越表现,才让陈敬云把他任命为政务院院长,准备让他更好的发挥其经济管家的能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安华林取代郑祖荫成为了政务院院长后,由此开启了安华林内阁时代,而作为一个一心一意只想要在仕途上发展的政治家,安华林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让中国的经济在他担任内阁的时期得到腾飞,而实际上他的运气也是极好一战的爆发刚好就在他的任期内,他很有自信在欧洲的那场战争结束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会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至于提升多少就得看欧洲那边打多久了,打的越久就提高的越多。

    除了对政绩的追求外,身为一个立志于投入政界的政治家,安华林对于总统这个最高职位也是抱有相当的期待,当然了他并没有说要和陈敬云竞争的想法,实际上他知道别说自己了,现今中国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和陈敬云进行竞争,甚至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但是他所期待的按照中华共和国临时宪法规定,总统任期只能是连任两届共十年,他安华林今年不过五十又三,自认为再活个十年是不成问题的,而十年后谁又敢说他安华林不能在总统的宝座上坐一坐!

    不过人嘛,本质上都是自私的,从安华林的角度上考虑,他如果需要顺利的当陈敬云的政治继承人在十年后当上总统,那除了需要继续获得陈敬云的信任外,那么其他的一些必要布局也就要考虑进行了。

    比如那个华夏银行!华夏银行这个畸形产物不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更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局的发展,身为整个中国的经济掌舵人,安华林甚至比陈敬云都了解华夏银行对中国的庞大影响力,如果说华夏银行只是一心一意赚钱而不涉足政界的话,那么安华林也是不会有太过的反应,绝不会向庄楠以及马寅初这两个人一样摆出一副死活都要把华夏银行给拆分的架势。

    然而安华林却是察觉到华夏银行并不只是想要赚钱那么简单,身为政斧的一把手,他和陈敬云的关系是亲密,和陈敬云相处的时间也非常多,而和陈敬云的一些曰常交谈中陈敬云经常会说一些对华夏银行的那两个堂兄弟的赞扬的话,甚至透露出想要让陈敬声到财政部任职的意思。

    兴许当时陈敬云只是闲谈,但是听在安华林耳中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安华林来说,如果陈敬云想要进行个人读才,那么他个人是不会反对的,实际上过去乃至以后的十年内中国都会是陈敬云个人读才的模式,这一点安华林非常清楚。而鉴于陈敬云这几年带领中国所到达的地步,安华林认为中国有陈敬云一直所领导下去的话也是不错的事情。如果说陈敬云在两届总统任期的十年后想要继续呆在总统位置上,那么安华林也是无可奈何的,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落,因为按照政斧内现今的情况来看,不太有可能威胁他安华林的政治地位,如果陈敬云继续当总统,那么他的政务院院长一职也基本上能持续当下去,要知道安华林这个人可不止是政务院院长,同时也是国社党的副主席,国社党的第二号人物。

    从政治继承人角度上来说,他安华林就是陈敬云的政治继承人,尽管因为两者年龄的关系似的安华林不太有可能继承陈敬云的政治遗产,但是这种关系依旧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近段时间陈敬云透露出来想要让陈敬声到财政部任职意思却是让安华林感受到了威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