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_第20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0节 (第2/6页)

新番号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把那些简编制改成整编师却是陆军一直所希望的,把这26个简编制也改成整编师后,陆军规模至少可以扩充十万人以上的规模。

    随着中俄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上下都是陷入了亢奋之中,就连平时里的和平主义者在面对那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时候都是缩回了脖子不在出言反对出兵。

    而俄国临时政斧和南京共和政斧签订的中俄南京条约遭来了社工党的强烈反对,并宣布绝不承认这个所谓的中俄南京条约,不过他们自己也好不到那里去,除了之前拿出同样的条件谋求和中国达成协议以让中国放弃支持白俄外、更是为了和德国停战以便用全部力量来应对俄国的内战,社工党迅速的和德国正式签订了停战条约,也就是所谓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

    而这份条约相对比俄国临时政斧和中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更为苛刻,条约规定苏俄承认芬兰、乌克兰、格鲁吉亚之读力,并有义务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立即缔结和约;

    苏俄将爱斯特兰、立夫兰、库尔兰、立陶宛、俄属波兰等地割与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而上列各地今后之政治状态,仅德奥二国有权决定;苏俄撤出阿达罕(ardakhan)、卡尔斯、巴统等省,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接管;苏俄拆除阿兰群岛上所有防御工事,其未来地位由德奥瑞芬四国共同决定。

    关闭<广告>

    如果说南京条约让俄罗斯失去了远东地区的一百多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损失了面子外,那么这份苏德停战条约就是彻底把半个俄罗斯给送了出去,这份条约让俄国损失了六千多万的人口,相当于当时俄国的44%的人口,农产损失33%;工业损失54%;制糖业损失80%;铁矿损失73%;煤矿损失75%;财政收入损失约27%,另外还有高达数十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当然了列宁给出的理由是这只是一个空间换取时间的外交,等实力强大了就可以随时再拿回来,但是在其他人看来,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投降。

    而正是这份苏德条约让大量的俄国人对社工党更为不满转而加入俄国临时政斧当中!

    十月份,俄国临时政斧正式把海参崴定位临时首都,随即以原俄国驻满洲部队以及远东地区的部分俄军为基础组建了俄罗斯临时政斧国防军,高尔察克就任总司令,紧接着由捷克、奥匈等国战俘组成的捷克兵团哗变并控制了贝加尔湖到乌拉尔山脉的西伯利亚铁路,高尔察克从远东地区组建的俄罗斯临时政斧国防军沿着铁路迅速向西推进,并准备抵达鄂木斯克和当地的捷克兵团进行汇合,于此同时,俄国境内的其他部分地区也是相继出现大规模的反抗势力,一时间,俄国内到处都是硝烟冲天,爆炸声不断。

    1917年的世界局势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俄国的内乱而发展,而作为主要参战国的俄国所爆发的内乱已经不单单影响到了他们,更严重影响到了其他参战国!

    而最明显的就是苏联和德国在十月份签订了正式停战条约后,德国和奥匈两国开始把大量的兵力调往西线,一时间英法联军的压力迅速增加,而刚刚参战没几个月的美军登陆了欧洲战场后,也是首次尝到了世界大战中伤亡惨重的滋味!

    在1917年9月份英法美三国联合发动的秋季进攻当中,英法联军一如既往的伤亡了好几十万人外,首次参加大规模战役的美军在短短一个月内的战役里伤亡高达十万人,而当时美军在法国登陆的部队一共也才五十来万而已!

    巨大的伤亡加上冬天来临,更重要的是德军终于是在东线把俄国给逼降了后,奥匈和德国抽调了大量兵力往西线,使得英法美三国联军根本就无法取得寸进。

    西线中双方战略对持的局面在1917年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哪怕是英法两国的坦克相继登场后,依旧没能改变这一局面,因为仅仅在英法两国的坦克登上战场不过两个月,德国人自己的坦克也是登上了战场,而如果仔细看看欧洲战场的这些坦克,那么就会发现,这些坦克的外形几乎是一样的,甚至连主炮的口径都是一样的。

    而之所以又这样的情况出现,那是因为他们的坦克都是仿制自中国所研发的第一代履带式坦克t1式坦克。

    中国坦克的研发始于1914年,同年参谋部也成立了装甲科并开始研发并试验装备坦克,芜湖拖拉机厂在引进的汽油拖拉机的基础上,设计研发出了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的一款坦克,重五吨,采用了一门1916年式47毫米二十五倍炮以及两挺重机枪为火力,同时正面有着高达十二毫米的装甲,侧面也有着六毫米厚的装甲,最高时速为十二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为五十三公里。

    这是一款相当标准的原始步兵支援坦克,这款被正式命名为t1式的坦克被研发出来后小批量的装备了装甲科下属的试验部队,随后装甲科下属的这支试验部队得到了来至于陈敬云的亲自批示支持,每一年都获得了大量的专属经费,装甲试验部队对这些装甲车进行了大量试验后,根据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重新开始设计了t2式坦克,那是一款重六吨,采用和t1坦克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