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4节 (第2/6页)
役,但这只是大战的前奏而已。 六月二号,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大口径重炮轰炸和空中轰炸以及小规模试探进攻后,第三军军长梁训勤终于是下达了对旅顺发动总攻的命令。 当天,经过了长期准备的第三军主力,也就是陆军第三步兵师发动了第一波的进攻,并且采用了挖地道和工程爆破的方式逐步向前推进。 次曰,为了配合旅顺方面的作战,牵制曰`本想旅顺方面派遣援兵,中国东北战区司令沈纲给第十军、第八军以及装甲集群下达大规模进攻的命令,朝着鸭绿江一线全面推进。 第五百六十七章 装甲集群在行动 战前中国陆军有60个步兵师,其中半数为战备满编制,半数为和平编制,另尚有全满编制的4个骑兵师,两个装甲师,2个摩步师以及10个炮兵旅,这些野战部队加起来约一百二十万人左右,除了野战部队外还有各省的地方守备以及边防部队,这部分人数也不少加起来约有三十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中曰战争前中国陆军总兵力大约在一百五十万。 战争爆发后中国进行了紧急动员后,把那些未满编制的和平编制师也是改为了满编制,到达了一百六十万左右。首先要值得说明的是,现今不管是中国还是曰`本,他们所进行的动员都仅限于军方,并不是全国范围内的总动员,动员令只体现在了增加部队人数上,而对于远离战区的其他区域而言是继续保持以往的样子,也就使得了大批民众们可以优哉游哉的喝着茶,嗑着瓜子看中曰大战这场大戏,兴起了还大叫两声吆喝:“打死那些小曰`本!” 当不用他们自己上战场拼命的时候,民众总是希望政斧能够强硬再强硬恨不得别家子弟组成的军队踏平全世界。 而那些家底有子弟从军的家庭,也是分成了两部分,军官家属的反应和士兵家属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军官们的家属一个个都在翘首以待自己的儿子能在前线为华夏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更能因此立功晋升,尤其是有着大量弟子参军的军政要员家庭,那个不是等着自己的家中能够再出一个将军啊。可以说这部分人都是支持自家子弟参战的。而和军官们家属们的支持不同,普通士兵们的家属则是一个个都是忧心无比,生怕哪一天就是接到了阵亡通知书,尽管时常能听国社党的人说他们是为了华夏复兴而战,可是这些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父母们可不知晓华夏复兴是个什么玩意,他们只知道陈敬云分给了他们土地,而为了保护这些土地自己的儿子们就去当兵打仗,为了陈主席打仗那是应该的,但是谁也不想自己的儿子战死或者受伤。 为了让前线士兵们保持高昂的士气,军方自然是不能让后方的军属们影响士气,军方的邮政局对于军属和军人的通信一直都是保持着检查制度,当然名义上用的是军情保密,但是那些明显会影响军心士气的书信也是会被一律扣押,直接扔了到不至于,但是会在战后才送达。 此刻唐强就是看着手中的父亲寄来的家书,看罢后叹了口气。这几年来唐辉康虽然依旧任职陈敬云的私人工业顾问,但是没了实职后他的影响力不可避免的逐渐降低,尤其是年纪渐大,眼看就没几年活头了,唐辉康不想自己去了后唐家就滑出了权贵家庭这个圈子而沦为二流,所以他这几年来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儿子唐强铺路,想要让唐强爬的更高,但是唐强虽然历尽了俄国战事,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依旧没能跨过将军的那条门槛。俄罗斯的那场战事国内一大票人都盯着,而且中国的军队虽然长时间驻扎在俄国,但是真正参战的也就只有当年的反攻鄂木斯克以及后来在鄂木斯克接应俄罗斯国防军这两场仗,俄国内战数年,大多时候中国的军队都是小打小闹,只在背后撑着俄罗斯国防军的腰,但是很少自己亲自上阵,顶多就是为了练兵而偶尔上去打几场,真正的作战主力始终是俄罗斯国防军。如此情况小,在俄罗斯的驻军调动是相当频繁的,参谋部为了练兵,为了让更多不多也感受下大规模战争的气氛,所以两三个月就会轮换一批,这样的情况下军官们也就不能很好的在俄罗斯积累资历和军功了。 唐强在俄罗斯待了大半年时间也没能跨过那门槛,最后还是被迫调回了南京参谋部任职,然而旅顺局势一紧张后,唐辉康再一次动用了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是把书信写到了沈纲案桌上,愣是把唐辉康从参谋部调到了东北装甲集群里头,而这一次不是在后方司令部里任职了,而是直接到了第一摩步师里担任第11团团长,这样的老资格上校去前线当个团长,所图谋的已经很明显,那就是直奔少将的位置而去的。 唐辉康可是给唐强去了亲笔信:老子这次算是把全部人情都给抛出去了,这次你要是再弄不出来一个少将,那么这辈子你就是没机会了! 唐强知道自己父亲口中的没有机会并不是说唐辉康不能再给他背后活动了,而是因为他的年龄,现在的中[***]队早已经正规化,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已经是相当完善,而其中的退役制度让一大群军官们更是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