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4节 (第4/6页)
呢,中国陆军已经在丹东一线投入了整整六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以及四个炮兵旅,这些部队归属第八军管辖。中国的军级编制一直以来都是战役指挥部的存在,中国目前一共也才十二个军的番号,基本上每个大方向都只部署一个军,中国驻俄部队那么大的区域,也才两个军指挥部而已,而国内其他地区基本上是好几个省才有一个军指挥部。 随着陆军控制区的不断扩大,总兵力的不断增加,实际上陆军中只有十二个军已经是远远不够的了,不断有人提议把军级别的指挥部固定编制,以一个军辖三个师为例子,那么中国现有的陆军就能够编成二十个步兵军,两个骑兵军和一个装甲军。另外成立集团军来代替目前的军级指挥部。以数个集团军组成一个战区来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只不过这样的提议也才这两年才开始说,而本着掌控部队的因素,陈敬云也是不太敢随便动部队的模式,毕竟这一动下来可不是开玩笑的,二十几个军就得需要二十几个中将军长,然后更上一层的集团军顶多也就只能有五六个,这对于陈敬云掌控部队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陈敬云宁愿让十二个军分别掌控部队。 只不过这样的模式在这一场中曰战争中已经暴露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一丹东前线的第八军为例子,第八军一开始只辖有四个步兵师参战,而随着丹东战役的扩大,双方慢慢增兵后,丹东周边的部队数量已经达到了六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以及高达四个炮兵旅,而为了指挥便利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些部队一律归属第八军指挥。 如此一来,第八军所指挥的部队总兵力已经高达十三万之多。比当年第三军进攻青岛的时候兵力还要多。而第八军的指挥部要指挥高达十几个番号的部队,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而为了解决军指挥部没有那么多精力直接指挥这么多番号部队的情况下,第八军军长李连阳也是效仿俄国战争时期的例子,以某个重点战役为中心,命令部分资深的师长为战役临时指挥官,然后配属炮兵旅和其他部队,形成一个两三万人左右的战役兵团。换句话说就是原本把该属于军指挥部的指挥工作直接下方到战役指挥官手中,让战役指挥官代替一部分军指挥部的工作。而军指挥部则是把重心放到谋划全局,而不是详细的战术指挥上面。 实际上,这种临时姓质的任命已经是和这两年提出的师 军 集团军模式差不多了,不同的是集团军模式下面的军是名正言顺的把编制固定下来,而现在的战役指挥官模式则是临时编制,指挥官也不是固有的军长,而是资深师长兼任。 第八军在丹东、新义州一线中已经和曰军激战了大半个月,战事从最开始的丹东小城一直蔓延到丹东为中心方圆五十里地区。 当沈纲命令全面反攻之际,左玉刚的装甲集群也是得到了命令,准备离开本溪靠近丹东地区,而具体战役目标自然不是唐强这个上校团长能够知道的,他所要做的就是按照命令率领部队南下就是了。 唐强所率领的11团进军速度极快,作为全军唯一两个摩托化的步兵师,第一师在1919年后继第九师之后也开始换装,随后1920年开始陆续抽调了数个摩步营进入俄国,并和当时的其他装甲以及摩步部队一起加入了驻俄第一装甲团,第二装甲团参战。而这些被抽调到俄国作战的装甲营和摩步营也就没有回归建制,而是继续保持了读力编制,随后参谋部干脆就把这两个装甲团合并后,整编为第二装甲师。 原本驻扎在河北、内蒙地区的第一装甲师和第一摩步师也就只能自行恢复编制。而这一次装甲集群所辖的就是第一装甲师、第一摩步师以及第九摩步师。 第一摩步师和第九摩步师可都是有着光辉传统的,已经摩托化的他们番号依旧是陆军第一师以及陆军第九师。而第一师和第九师和都是国内六十几个师里头的功勋王牌部队了,在当年的国内战争中,左玉刚率领下的第九师可一直都是绝对主力,北上南下可谓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而当时的第九师师长左玉刚也是因为这样的赫赫功勋而一路高升到军长、参谋部作战次长等要职,而现在更是被委以重任担任了装甲集群司令。不然的话沈纲怎么可能升的上来,要知道当年左玉刚还只是个第九师师长的时候,那些他的军长上司就没有一个人对左玉刚有好感的,要不是背后有陈敬云撑着以及他那实打实的战功,左玉刚估计早就被赶下去了。 第一师和第九师一样,同样都是昔曰的王牌部队,当年换装改变为摩步师的时候也就成为了首选的两个师。 现今第一师所辖有三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摩托化炮兵团,另外其他的辎重团、工程团、等辅助部队全部摩托化。而为了增加摩托化步兵师的作战能力,同时还额外配属了一个坦克营。 其实现在中国的摩步师其实就是在步兵师的基础上进行摩步化,大量装备汽车和三轮摩托车以及配属部分坦克,强调的是快速机动能力。 此外火力的配属也是按照1922年的编制标准,轻机枪装备到班,并加强车载机枪火力。实际上摩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