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9节 (第2/2页)
,误会已经造成,想挽回是不可能了。 张信已然下定决心投靠燕王,既然朝廷如此对他,也就怪不得他了!反正有家中老娘支持,他也追随燕王造反去! 直接上门拜访是不成的,王府对外宣称燕王病了,不见外客。 拿出敕令上门,估计进府就要被燕王护卫咔嚓掉,解释的时间都不会给他。在这一点上,张信明显比张昺谢贵聪明得多。 没办法,张信只能乔装改扮,脸上抹几把土,打散了头发,藏在女人的车里混进了王府。 王府被围困,府内的人也要生活,每日都有人从角门出入购买粮蔬。 建文帝只下令捉拿叔叔,没说要饿死叔叔,除非他不要名声了。如此,张昺和谢贵自然不能阻拦府内的人外出。 这些人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北平城内,且都有士兵跟随,张信颇废了一番功夫,才成功躲过了张昺和谢贵派出的眼线,混进了王府。 进府之后,张信当即亮出身份,拿出印信腰牌,求见燕王。 “都指挥使?”孟清和奉命守卫存心殿,听到通报,眉头皱了一下,“确定是都指挥使?他说明来意了?” 此时的王府处处风声鹤唳,一千五百余护卫日夜巡逻,丝毫不敢放松。孟清和的双眼已经熬出了血丝,精神却还是不错。 “回百户,印信及腰牌都已查验。张指挥执意要见王爷,说有要事禀报。” 明初的历史,孟清和只记得大概,大事能说出几件,例如建文帝削藩和燕王靖难。关键人物也只记得几个。对张信此人,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他在靖难时发挥的作用。但人既然来了,不可能就这么赶出去。 想了片刻,孟清和令高总旗暂代他号令此处护卫,自己去见了张信,同时派人报告沈瑄,请沈指挥请示王爷,见还是不见。 很快,沈瑄回传,将张信带到王爷养病之处。 孟清和眼珠子一转,心下知道该怎么办了。 “张指挥,请随卑职来。” 孟清和将张信引往后殿,随行护卫皆手按腰刀之上,一旦发现有任何不对,立刻拔刀砍人。 反正都要扯旗造反了,杀个把都指挥使又算得了什么!朝廷的二品大员砍起来手感如何,大家都很想尝试一下。 张信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脸色有些发白。 当真是虎狼之师!追随燕王造反,果然是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沈瑄亲自守在门外,见到张信,先一步行礼。 人带到了,身份确认无误,自然没孟清和什么事了。 在张信进门之后,孟清和转身要走,却被沈瑄叫住了。 “孟百户稍等。” “指挥有何吩咐?” “拿着。” 一个巴掌大的瓷瓶递到孟清和眼前,从瓶口隐隐散发出一股药香,味道很熟悉。 “赵大夫到北平了,这个丸药记得吃。” 沈瑄言简意赅,孟清和握紧了药瓶,心口有些发热。 “另外,”沈瑄微俯下—身,压低声音,“近日或将有变,一旦生乱,机灵些。” 啊? 孟清和下意识抬头,沈瑄已经直起身,若无其事的挥手,示意孟清和可以离开了。 走上回廊,孟百户脑袋里仍不断回想着沈瑄刚刚说过的话。 这算是,关心他? 是吧? 肯定是吧? 不是也是! 孟清和一握拳头,权利地位之外,美人什么的,他是不是也可以期待一下? 他不贪心,就一下? 见孟清和咧着嘴神游天外,差点撞上柱子,跟着他的王府护卫眼观鼻鼻观心,一心研究地面,他们什么都没看到。 厢房内,张信想尽办法,取出了朝廷发下的敕令,终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从朝廷二品大员摇身一变,成为了反贼一员。 燕王一边感谢张信救了他全家性命,一边从内室叫出道衍,共同商量对策。 张信默默擦了把冷汗,想当反贼也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这年月,换份工作也相当不容易啊。 “王爷,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王爷若不能占据先机,必为jian人所害!” 道衍和尚说话相当有水平,短短几句话,燕王就被塑造成了饱受迫害的忠义人士,举旗造反不是为他本人,而是为了国家社稷,为了天下苍生,不得不反,必须得反! 何况,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收拾掉围住王府那群人,燕王登高一呼,还怕大事不成? 燕王采纳了道衍的建议,请张信帮忙与麾下军队取得联系,送人出城传递消息。张信得令下去安排,燕王又召集心腹,发表了一场极其精彩的演说。 演说的主要内容是“论造反的可行性及必然性”,补充论点是“造反成功后可获好处若干”。 燕王的三个儿子在台下为老爹鼓掌,大声叫好,尤以朱高煦的表现最为精彩,拍桌子踩凳子,绝对的热血沸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