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节 (第2/2页)
一次,猜到了流言的真相,但他选择的处理方法却是大错特错。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要在建文帝面前粉饰太平,不是蠢到极限还能是什么? 燕军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没有取得战果,收大军回营,只派人轮流对城内喊话,大数朝中jian臣的罪状,要求朝廷处决jian臣。 “殿下仁慈,不忍见百姓受苦。但天子无道……只能奉高皇帝遗命靖难……朝中有jian佞,不除不能安天下!” 军中嗓门大的都被集中起来,举着喇叭每日几喊,主题鲜明,中心思想明确,语言丰富多样,说服力非同一般的强,连部分死硬派都在这样的语言攻势下产生了动摇,足见撰稿之人功力深厚。 孟十二郎摆摆手,过奖矣。 同孟清和是老交情的刘提调表示,孟同知真不考虑改行当文官? 如此大才,当真是可惜了。 入夜,徐增寿避开朝廷的眼线,亲自去见了李景隆。 翌日,有官员上疏,请天子再派人往燕王处说和。 经过廷议,建文帝决定遣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往燕军大营。 在暖阁拟旨时,有内侍提醒建文帝,茹尚书和王都督同燕王没有任何交情,燕王会乐意见他们?恐怕连大营都进不去。 建文帝认为内侍说的有理,点点头,临时把李景隆也加了进去。 “来人。” 旨意拟定着人送出,之前给他提醒的宦官也被拖了出去。 太祖高皇帝有令,宦官不得干政。只打二十板子,没砍脑袋,已经是额外开恩了。 内侍没有求饶,反而叩谢皇帝隆恩。额头触地,嘴边掀起冷笑。皇帝肯定没有发觉,大汉将军架着他往外走时,殿中的宦官宫人都是什么表情。 城外,燕军大营 燕王热情接待了李景隆和茹瑺等人,听几人再次提起割地退兵一事,抬手打断了他们的话。 “公等不必多言!始孤之弟未有过,天子动辄加罪,削为庶人,云‘大义灭亲’。孤亦未有反意,天子仍相疑,令人取孤一家性命。孤起兵乃尊皇考遗训,为保朝廷典章,为灭jian臣。公等归奏天子,杀jian臣,孤即可解甲,入城谢罪!” 朱棣话落,帐内顿时一静。 李景隆读过燕王密信,知道内情,看似紧张,实则胸有成竹。 茹瑺、王佐等则不然,听完燕王一番话,已是汗如雨下。 之前只是驱逐,现在却是“杀”了。 真按照燕王列出的名单挨个杀,不用燕王动手,天子马上就会众叛亲离。 茹瑺和王佐互相看看,多说无益,只能见到天子再做商议。 众人起身告辞,燕王亲自送到营外,李景隆趁机将着有京城布防和守将的密信送出。费尽心思走这一遭,为的就是这件事。 燕军让开一条路,放李景隆等人离开。 回到王帐,看过信中内容,燕王大笑出声,道:“上天助我,真乃上天助我!” 立刻召集众将,令沈瑄明日带兵猛攻朝阳门。 “遵令!” 军令传到营中,孟清和敲敲脑袋,朝阳门?他记得靖难成功,是内应为燕军开了金川门,这个朝阳门是怎么回事? 沉思半晌,得不出结论,干脆抛开。 甭管是哪座城门,只要能进南京,大功便能高成。 孟清和站起身,走出帐篷,看着日落前最后一缕晚霞,深吸一口气,笑了。 四年,从他初到这个陌生的朝代起,一步步走来,期盼了上千个日子的成功,即将到来。 建文思四年六月丙辰,燕军猛攻朝阳门。 守军不备,木造工事被火箭点燃,大火瞬间燃起,积存在此的粮食和军械均被烧毁。 沈瑄令步卒以攻城锤猛击城门,本为试探,不想城门竟被撞开了一个大洞。 守军和燕军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一方没想到燕军竟有如此神兵利器,另一方则没料到京城的城门会这么不禁撞。 沈瑄也迟疑了片刻。此番进攻实为探明李景隆情报中的真假,不为破城。可城门已被撞开,战机难得,若是退回去,未免可惜。 “朝阳门工事不备,守军多为募兵,城防弱于他处。” “殿下攻城日,吾等将于金川门,朝阳门两处迎大军。” 朱棣反复看过李景隆留下的密信,字迹是徐增寿的没错,为消除最后一丝疑虑,才下令沈瑄佯攻朝阳门。 不料沈瑄麾下作战太过勇猛,孟清和提议建造的攻城锤过于犀利,一场佯攻,竟然把城门给砸开了。 这下怎么办? 继续进攻? 必须进攻! 在后军观战的燕王当机立断,下令朱能领左军压上,与沈瑄一同进攻朝阳门。徐忠吴杰率兵攻打金川门,房宽领后军压阵,邱福……和房宽一起压阵。 机不可失,虽然不在计划之内,却也是攻下南京的好机会,可能拖后腿的全都压阵去吧。 眼见燕王父子率蒙古骑兵直冲金川门,房宽和邱福很郁闷,他们麾下的将士更郁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