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4节 (第1/2页)
檀木大案上,一只三尺高的紫铜炉悠悠飘着香气。 大红袖摆,皓腕凝雪。落笔之处,却似刀锋划过,斧钺劈斩。 一副字写完,徐皇后放下笔。 殿中伺候的宫人立刻上前,递上巾帕。 “人出城了?” “回殿下,昨日便走了。” “恩。”徐皇后反身离开,忽而停下脚步,“烧了吧。” “是。” 宫人应诺,提起案上一副字,舍不得,也必须裁开,压在火盆中烧尽。 “殿下,为何要烧?可惜了。” 说话的宫人,跟在徐皇后身边近三十载,忠心耿耿。 徐皇后摇摇头,侧靠在榻上,单手撑着额头,合上眸子。 满纸杀气,不烧只会是麻烦。 张妃。 本宫的儿子,本宫可以失望,却容不得他人轻慢利用! 敢做,就当承受后果。 永乐八年九月,杨铎一行抵达普安州平王府。 王府大门紧闭,四周已有新城侯麾下士兵“守卫”。张辅仍在交趾,领兵者是张辅手下一员副将。 “杨指挥。” 认出杨铎,副将先行礼。 杨铎回礼之后,径直取出捉拿王府官属及取消平王妃封号的敕令,“奉天子旨意捉拿罪人,叫门。” 声音没有太大起伏,俊美无俦的面容却冰冷慑人。 说是叫门,贴切点形容,更像是砸门。 “杨指挥,这样是否不妥?” “本官奉天子旨意,刘都督以为不妥?” “不敢。” 刘都督额头冒汗,不再多言。 一言不和惹到这位煞星,说不得转眼就被请进诏狱,为一个即将倒台的王爷,太不值得。 王府中人心惶惶,朱高炽卧床,人事不省,瘦得脱形。 平王妃坐在榻边,正红大衫,凤纹霞帔,红罗长裙,头戴九翟冠,精致的妆容,掩不去面容憔悴。 “殿下,”平王妃握住平王的手,声音飘渺,“不该这样……殿下当荣登大宝,瞻基将坐拥天下……臣妾、臣妾是太子妃,是皇后,是皇太后……不该是这样……” 王安吓得魂飞魄散,险些捧不住药碗。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王妃一定是疯魔了。假使传出去,王爷病愈也注定与皇位无缘,亲王位恐怕都保不住!伺候王爷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想活! 想到这里,王安心中一狠,朝其他几名宦官使个眼色,既然活不了,还有什么顾忌! “王妃,您怕是过于劳累,还是到偏殿歇一歇。” “放肆!”平王妃愤然,“你敢如此?!” 王安不理平王妃大骂,让人将她“请”入偏殿,跪到平王榻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殿下,奴婢无能,不能为殿下尽力,只有这条命还可一用。奴婢去了,殿下保重!” 王安起身,额头一片殷红,迈步走出内殿,再没回头。 在他离开后,朱高炽依旧没有睁眼,枯瘦的手指突然颤动,眼角落下一行浊泪。 未几,王安撞死端礼门,死前高叫,王府左右长史与妖僧合谋,意图挟持平王。平王为jian人所害,身不能动,口不能言,实无蒙蔽圣上之意。他为奴婢,不能为王爷分忧,只能一死以证王爷清白。 理由很牵强,细思更是漏洞百出。 但王安死得惨烈,死前为官军所见,传入民间,必将引来同情之声。 刘都督不知如何处置,心下迟疑。杨铎负手而立,看着倒在血泊中的王安,请出同来的宫人和太医院院判,“为平王殿下诊病。” 平王不会死,但也仅此而已。 偏殿中,平王妃看到传达懿旨的宫人,瞳孔骤然紧缩。 “我不信,我……” 话未落,两名宫人上前,除掉她的发冠霞帔。 一碗汤药,三尺白绫,一把剪刀,是她最后的归宿。 史载,平王王妃伉俪情深。平王重病,王妃除冠,退入道观,为王爷祈福。民间称颂。 自永乐八年,平王妃退入道观避世修行,再无一人得见。直至世子继王位十年,方传王妃羽化。以道号“孝敬”入殓,不入王陵。 平王府事了,锦衣卫及一千五百卫所官军护送平王入京。因平王病体,队伍速度不断减慢,十一月中旬方抵应天府。 当此时,明军先后破瓦剌客列亦惕部,辉特部,绰罗斯部。斩杀客列亦惕部首领太平,生擒辉特部首领秃孛罗,并在乌斯河上游生擒瓦剌拥立的可汗阿台。 经此一役,瓦剌诸部终于步上鞑靼后尘,死的死,逃的逃,余下多成为明军俘虏。 沈瑄率领中军,表现可圈可点,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