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7页 (第1/2页)
一时间,这些或为人知或为人所不知的名单如瘟疫一般,在朋友圈疯传。那些无缘窥见上层消息的普通人,只能通过人多的力量,来探查消息真假? 这些人真有其人? 当那些不起眼的大学生、公寓保安、酒店服务员等普通人,在名单上发现自己的专业教授?住宅用户?签单客户的名字,当这些人,如文件所说,都是业内大牛? 即使理智知晓,在全球性灾难的大背景下,这些能撬动国家发展进程的尖端人才活着更有“价值”,但对于广大生而平凡的“廉价”百姓,意识到在有限邀请码所代表的少数幸存名额,察觉到在那些大人物眼里,渺小如尘埃的他们,没有活着的价值。 那是他们平平凡凡降生,兢兢业业工作,在为这个庞大社会如小小齿轮般微不足道运转了碌碌一生的付出被否定的“现实”。 那些微末如萤火,没法耀眼照亮这个时代,无法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笔墨的男女老少,他们或许不够杰出,或许也没有伟大的爱国情怀,但他们习以为常地踩着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地,习以为常地遵守这庇护着他们一生的这个国家的秩序。 当被赋予他们国籍,贯穿他们人生的“支柱”所放弃时。 不可避免的,愤怒,油然而生。 更或者是悲哀,让随波逐流的人,看到了要把他们扑死在沙滩上的巨浪,而这巨浪,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国。 是十四亿人民的“家”。 当那些为了一百块卖掉邀请码的普通人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的时候? 因“无知”而面对失去的名额,把这一切怪罪给国家的隐瞒与欺骗。 当“家庭成员”开始争夺生存资源的时候。 这个家,就快散了。 面对甚嚣尘上的“造谣”,国家除了逮捕传谣头目孟英雄以及一系列强令禁止的举措,并没有有力的辟谣。各种安抚人心的通稿都避开了最核心的《诺亚方舟》与《种子计划》问题。这种只一味让民众信任政府,拒绝“传谣”,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 无疑是种“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短短几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悲观末日言论,杀人劫号泄愤的群体开始在暗处滋生,举国重压下,时间越过踏青的清明时节,进入4月7日,世界卫生日。 这一次的公告温情到有些异常。 各大新闻门户一早就推送的各类清理水源动态像在进行环保公益推广。 东市临海。 自跨越零点,海岸线被某种未知力量隔离,一波又一波不符合潮汐规律的巨浪按照某种自有规则,潮起、潮落,每一波浪潮涌动,都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