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章 小呆的百宝囊  (第2/2页)
是因为他尝出了这边盐中的苦卤味。    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的厨师来说,那是不允许的。    “快接着啊!”    见董小宛还在发愣,伊凡催促起来。    “这么宝贵的东西还是你自己收着吧,要是打碎了我可担当不起。”    董小宛还是不肯接。    “打碎了就打碎了吧,这东西我还有。”    见董小宛执意不接,伊凡把瓶子往案板上随意一搁,又开始从绒布袋里往外掏东西。    这次是一个小点的玻璃瓶,同样精致,但里面装的是一些淡黄色的粉末。    “这又是什么?”    董小宛已经有些无语了,不再纠缠琉璃瓶的珍贵。    “胡椒粉。”    “哦。”    董小宛木讷地应了一声,心想,这东西装琉璃瓶还差不多,确实比精盐要珍贵多了。    在这个年代,胡椒粉也是一个珍贵的东西。    胡椒原产印度西海岸,之前一直靠从中亚、南亚一带进口。    因为是舶来品,因此胡椒的价值赛黄金,宋人陶谷在《清异录·药谱》中便称胡椒为“金丸使者”。而黄金常见,胡椒难买。    因此,在唐宋时,家里有胡椒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胡椒的特殊地位。    据《新唐书·元载传》,曾官至宰相的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朝廷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明代爱国名臣于谦曾为此大发议论,他在《无题》诗中称:“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    到了明朝,胡椒虽然已开始少量引进栽培,并且因为海上贸易,已经使它的价格降了下来,但还是只有少量的贵族家庭才用得起。    作为一个打荷厨师,伊凡天天跟胡椒粉等调味料打交道,很熟悉胡椒粉的作用,他因为在秦楼后厨找不到,而水晶虾饺又适量需要,便带了一些过来。    他不仅带了胡椒粉,还带了其它的调味品。    “这是生抽。”    “这是料酒。”    “这是耗油。”    ……    一些必要的调味料他全带了出来。    而且全都是透明的玻璃瓶装着。    看着一个个搁在案板上的漂亮琉璃瓶,董小宛已经有些麻木了。    她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东西上。    小呆的百宝囊。    所有这些珍贵的东西,都是从这个百宝囊里拿出来的!    “还有吗?”    “没了,真没了。”    伊凡再次矢口否认。    确实没了,水晶虾饺所需要的材料、配料基本上已经齐全。    不对,还差一样东西。    伊凡差点就忘了。    “哦,还有一样,西洋菜。”    他又伸手往口袋里掏。    他拿出的其实是生菜,是用来摆盘装饰用的,只是生菜在这个年代还没引入中国,伊凡为了不让大家吃惊,才换了个名字。    董小宛一把就抓过了那个绒布袋,先拎了拎,确定轻若无物,又打开束口,伸手往里摸了一把,确实没了。    “这么多东西,你是怎么变出来的?”    她终于问到了问题的核心。    很显然,这么多东西,不是这个袋子所能装得下的。    她期待伊凡的解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