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节 (第6/6页)
勒拿河河口待了几天后,乘坐“雪龙2”号继续向西行进。此时正是北极海上航线的开航季节,“雪龙2”号可以畅通无阻地航行到叶尼塞河河口。 而在抵达叶尼塞河河口时,科考队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员,因为沿途每到一处科考地点都会有部分科考队员留下继续执行科考任务,所以,越往西走人也就越少。 叶尼塞河发源于大清帝国蒙古省境内,沿途接纳的大小支流多达2千多条,比勒拿河要长,水量也更丰沛,是注入北冰洋的众多河流中最大的一条河。北宁内卫部队在叶尼塞河口处建有一个比安远岛兵站功能更全、规模更大的永久性基地,因处于大清帝国领土的最西北和北极圈内而取名为“极地”,严格来说应该属于一个边防要塞。 极地基地通过叶尼塞河航线与叶尼塞河中、上游的几个城市联系起来,也可通过北极海上航线与大清帝国东北滨海边疆区连通,但到了封冻期,两条航线均无法通航,与外界联系就只能依靠公路和空中航线了。当年北宁陆军为了支援作战而建立的多个后勤补给基地现在均已发展成为规模不等的城镇,这些城镇之间后来都用公路和空中航线连接了起来,成为安远政府掌控整个安远辖区的稳固基点,当然也让位置偏远的极地基地能够与内地随时保持畅通的联系。 尽管如此,可极地基地还是太偏远了,除了与部队相关的人员往来、物资流通与无线电联络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康凡是一定要来这里探望官兵们的。 “雪龙2”号稳稳当当地停靠在极地基地的码头上后,基地驻军官兵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地欢迎康凡一行,气氛非常热烈。看到这一情景,一直跟康凡生闷气的梅香那紧绷的俏脸终于舒展开了。 康凡赶紧瞅准机会说道:“不生气了吧老婆大人?梅香你现在再回头想想:将大清黄龙旗插在北极点上不算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壮举么?!” 梅香哼了一声,没说话,但嘴角已经闪现一抹笑意。 第一百章 我把俄国人打老实了 极地基地与安远岛兵站处于同一纬度,因此,自然环境基本一样。基地建在叶尼塞河河口东岸,基地西部面向宽达150公里的叶尼塞河口,北部面向北冰洋,港阔水深,是一个河港兼海港,一年中仅有的4个月通航期是极地基地的黄金季节。这时,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后,被冰封雪盖了8个月的极地基地开始焕发生机。 康凡一行来到这里时是8月下旬,正赶上这个短暂的“美好”季节。 极地基地要在这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做好一切越冬准备,因此,各方面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叶尼塞河中、上游以及北极海上航线开来的货轮为基地送来了各种物资,从内地新调来的换防官兵也乘船前来,开始替换那些已在这里驻守了一年时间的基地驻军官兵们,好让他们回家与亲朋好友们团聚。 “内地监狱里犯人的处境也比这里的官兵们强些吧?我要是在这里待上一年的话,肯定会疯掉!”梅香颇为同情地说道。 康凡一脸庄重地说道:“是的,确实是这样。大多数人都只看到战争时期军人付出的牺牲,而他们却忽略了另一点:在和平时期,军人同样在付出牺牲。保卫祖国,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军人都要牺牲掉一些东西的。” 梅香用力地点头。 虽是夏季,可极地基地仍是冰天雪地。叶尼塞河尽管已经解冻,但从温暖的中、上游消融的碎裂浮冰顺流而下拥塞在寒冷的下游河段,相互挤撞,堵塞航道或是涌上河岸,没有破冰船疏通航道,货轮依然无法保证全程安全航行。当然,北极海上航线也是一样。而疏通航道也是“雪龙2”号的一项主要职责,所以肯定不会闲着的。 安远军区为极地基地的驻军官兵们配备了采用超宽履带的雪地装甲巡逻车,这种巡逻车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之为“摇篮”,因为它既保暖又防弹,并且能够在封冻后的叶尼塞河上或是被冰雪覆盖的岸边陆地上灵活自如地快速行进,为官兵们提供了象婴儿摇篮一样舒适而安全的工作环境,而乘坐“摇篮”去基地外面巡逻也就成为官兵们在这里不多的几项娱乐活动之一。 为丰富驻军官兵生活,基地内建有军人俱乐部、图书馆以及室内体育馆和射击场等设施。在这里停留的日子里,康凡每天都是跟官兵们一起看电影、搞体育比赛、打枪、下棋、玩扑克、唱歌甚至还要给官兵们讲军事理论课,忙得不亦乐乎。而梅香却是一直在基地医院里为生病的官兵们热心服务着。所以,在康凡没有活动的那些时间里,他都是在梅香气鼓鼓的数落中度过的。 “我真是服了你了!即使是这种全世界最恶劣的地方也能被你搞的风生水起的!”梅香皱眉数落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