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节 (第4/5页)
梁薪口中的“名分”指的就是盐商资格,俗称“盐窝”。一般人要买这么一个盐窝动辄就得十数万,甚至几十万两银子。并且还得求爹爹告奶奶的四方活动。因为只有有这个东西你才能贩卖精盐。 何学府一听倒觉梁薪还是颇懂规矩,不过他在梁薪面前可不敢拿大,当即笑着说道:“侯爷客气了。侯爷背负皇命而来,这‘名分’何须花钱购买,明ri我就命人将凭证文书送到侯爷手中。” 梁薪点点头,举起酒杯道:“那如此就谢过大人了。来,今后本侯就和各位在同一个锅里舀饭吃,本侯敬各位一杯。” “侯爷客气。”众人赶紧举杯与梁薪对饮。 春风得意楼的宴席散场,原本唐文卿等人还为梁薪安排了其他的节目。但梁薪似乎是喝醉了,所以一一婉拒。唐文卿等人也不好强求,于是便命人带梁薪去知州府休息。 梁薪离开过来,何学府等人并没有跟着离开。他们再次重新聚在了一起,面对着这新发生的情况,何学府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大伙儿方才也听清楚了,这次梁侯爷前来不是要整顿扬州盐业,所以我们大伙儿至少是安全的。至于梁侯爷想要在扬州盐业里插上一脚,我个人觉得这没什么。毕竟银子是赚不完的,总不能人家堂堂天子近臣大老远跑我们扬州来想赚点银子回汴京去给皇上盖楼我们还掖着藏着不肯吧? 况且那梁侯爷从未有过制盐的经验,想要制做精盐都还要临时找老师傅学习。即便他学会了又怎么和你们这些世代做盐商的人竞争?所以我想梁侯爷即便在盐业里插上一脚掀不起什么大浪来,诸位尽可放心。” 听过何学府的话后众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他们世代经营盐业,深知将粗盐提纯制成精盐是有多么的复杂,为此他们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世代培养的老师傅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如果说一个侯爷一进入盐业就能大展拳脚,那说什么他们也不相信。 于是乎众人都点头称“是!” 三十来岁却留了一把山羊胡子的宋公辅伸手摸了摸自己下巴的胡子,想了想后还说道:“其实我觉得这梁侯爷还是不错,为人亲和又没什么当大官的架子,方才我们敬酒他没有一杯推却,算是给尽我们面子了。要是他有什么需要的话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伸手帮助一二的,不能让人家眼巴巴跑来然后又空着手回去嘛。这样就显得我们不地道了,三五个铜板总得让人赚不是。” “哈哈哈……宋老爷说的极是啊!”一众盐商哈哈大笑道。 ☆、第七十九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梁薪就已经在扬州呆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梁薪似乎并没有做太多跟盐业有关的事情,大多数的时间他都在和扬州的盐商以及扬州的官员们吃吃喝喝。 唯一做了几件也许跟盐业有关的事情,可能就是梁薪花钱买了一栋宅子和一处私塾。那私塾原本是宋公辅的家族私塾,年前的时候宋家建了新的私塾,所以这老私塾就暂时闲置下来,梁薪知道后便低价从他手里买了过去。 宋家这老私塾面积很大,三千西厂铁骑驻扎在里面都绰绰有余。与此同时私塾也经过了梁薪一些改变,比如修了很多灶台、多打了几口井、以及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装置。这些消息全都一丝不漏地传到了扬州盐商的耳朵里,知道梁薪一件正事没办,扬州盐商和官员们总算彻底放下心来。 二月,仲春,十三。宜开业、祭祀、动土,忌嫁娶、迁居。 这一ri扬州城外以熬制粗盐为生的灶户们疯狂了,忠义侯梁薪传出消息,他将以十文钱一斤的价格大量收购粗盐。十文钱一斤,要知道以往那些盐商们给出的收购价只是五文啊。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有大量的灶户背着粗盐到了梁薪购买的那私塾处。 仅仅一天的时间,私塾里面的粗盐堆积如山。扬州盐商们搞不懂梁薪这是要做什么,于是只能静观其变。一些盐商想找人去私塾里打探一下,却不想私塾周围布满了西厂铁骑,别说是人,就连一只苍蝇也很难飞进私塾里面去。 大家想不明白梁薪这是准备干嘛,他一无设备,二无技术的收那么多粗盐来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