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节 (第4/4页)
,准备借用青竹帮的船运回汴京。 走之前梁薪与沈殿堂以及其他十个盐商吃了一顿饭,他们十一人就是梁薪在扬州留下的十一颗钉子,有他们在,梁薪就能有效把控扬州盐业。 沈殿堂等人见识了扬州其他盐商们的下场,自己也是吓了一身冷汗出来。如今他们已然成为扬州十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所以对于梁薪他们十一人是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第二ri清晨。雨过天晴,ri照大地之时梁薪带着西厂铁骑走出宅子。三女依旧打扮成亲兵模样跟在梁薪身旁,梁薪骑着高头大马往扬州码头走去。 转过一跳街巷,走到城南主街道上。一大群身着布衣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将前方的路堵住了。见到梁薪走出来,那一大群人突然跪倒在地齐声说道:“愿侯爷福寿安康,公候万代!” 梁薪微微一愣,这才反应过来这群人应当是扬州附近的灶户。梁薪赶紧下马走过去:“乡亲们赶快起来,我乃朝廷命官,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各位做事是应该的。” 灶户们站起身来,牛家村的老村长还瘸着腿道:“侯爷,您有所不知啊。咱们这些人世代做灶户,都不知道做了多少年了。盐商们没人把我们当人看,我们做一个月的粗盐有的时候还买不起他们一斤精盐。幸亏皇上派您来了,皇上英明,侯爷英明啊……” 梁薪看着这些灶户,又看了看身旁那些同样前来送他的各地官员。梁薪点点头道:“各位乡亲,各位大人。今ri梁薪首先感谢各位前来送我离开。其次便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当官的和百姓、商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贵贱之分,更不应该存在什么三六九等。我们手中的权力,是皇上赐予的。皇上赐予我们这些权力是为了让我们替百姓主持公道,更好的为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何谓好官?以民意为己意,以百姓福祉为施政考量,这就是好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养肥猪。望诸君与我共勉。” “好!”梁薪说话时周围的人已经越聚越多,听见梁薪说完,群众们顿时爆发出一阵叫好声。梁薪到扬州,造福的可不仅仅只是灶户,更多是扬州百姓。盐价的下降,直接关系着他们的民生问题。 以往七十文、八十文,有的时候甚至要一百文才能买得起一斤精盐。使得精盐都是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的东西,贫苦人家漱口、做菜全都不敢用精盐。但是现在不同了,四十文的盐价,五十文的盐价。百姓们都能够承受,这一切全都是梁薪带给他们的。 所以周围的百姓们再度对梁薪行礼,齐声叫道:“祝梁侯爷福寿安康,公侯万代。” 说完,不知道是哪里放起了鞭炮。挡在街道上的灶户们散开,一群人敲锣打鼓地送出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百姓之福”四个大字。 看见那四个字梁薪脸上的神色有些变了。他自从任职官位以来,一直都顺风顺水,官越做越大。很多时候他做事的本意并非是想为百姓谋福祉,更多的是想多立功,做更大的官。掌握更多的势力之后他才能保护好自己在乎的人,才有能力去扭转那即将到来的靖康之耻。 收复燕云三州、山东赈灾再加上这次扬州盐业整顿,梁薪这才发觉原来自己随便做一件事就能给很多人带来生活上的改变。他突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有些重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吧。梁薪如是想到。 在扬州人民的欢送中,梁薪登上青竹帮的船只。浩浩荡荡的船队送梁薪离开,岸上的百姓们不断挥手叫道:“侯爷一路走好啊,侯爷一定要注意身体啊,侯爷一定要早点娶妻生子为大宋多培养几个好官啊。” “咳咳咳……”前面的话梁薪听着都还不错,后面那话顿时让他被自己的一口口水给呛着了。 船舱之中,梁薪提笔写了一封书信,然后交给白乘风白老用飞鹰传书先行送到了汴京。 ☆、第八十四章 姐妹反目,明教叛乱 汴京的三月。柳枝开始吐新芽,百花逐渐长出花骨朵含苞待放,草儿绿、蝴蝶飞。春回大地,一副生机勃勃的模样。 此时此刻梁薪还在赶往汴京的路上,而汴京城中几乎都已知晓梁薪在扬州做出的大动作。特别是赵佶,听闻梁薪这次居然给他带回来一千多万两白银,整整用了一支船队在运送,赵佶激动地手舞足蹈,当天在宫里就大声连叫三声:“梁薪,朕的福将,朕的福将,福将啊。” 连接这江南与汴京的运河之上,来往的船只川流不息,梁薪他们这一支船队浩浩荡荡,看上去极具气势。由于船上的物品实在是太过于贵重,所以聂青竹派了不少精通水性的盐帮成员在帮忙护卫,沿路过来倒也没遇到什么打劫之类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