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9节 (第1/5页)
这其中既没有庞大交通运输的压力,也不需要有大量政府工作人员去做工作,每个人的个人管理信息系统都有相关的任务说明,一些人可能无法接受,但都会被强制接受,说服手段有太多种,实在不行,强制性的空间转移,也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对抗的。 时间过得很快,主要是在绿星上的人类,炎星人,绿星人,就做好了迁移的准备,他们都知道了目的地,是曾经人类的庇护所,伊甸园,可以规避一切外界伤害的诺亚方舟。 在倒计时结束时,凡是在永恒堡垒空间之外的帝国成员们,几乎同时身形消失。 而当他们再次睁开眼睛时,均发现自己出现在不同的房间中。 这些房间有大有小,共同特点是都有虚拟网络接口,当然就算没有,他们也可以通过链接主神来进入。 最大的房间超过一千平方米,最小的只有十平方米。 其中的安排规则,每个人都清楚,根据贡献度而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人可以借助关系来进行cao作。 当然还有额外许多附加分配细则,包括自愿调换,或者自愿合住等各种细节应有尽有,给予了充分的灵活性。比如一家人,父亲拥有的贡献度最高,分配的房子最大,他的妻子儿女要想一起住,那就要放弃个人原来的,合住到一起,当然会有其他方面的补偿。 第四百四十九章转移(下) 许多新出生的人类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传说中人类的最后庇护所,以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自然不会再把这里当成天堂,虽然说从景色上来看,极尽完美,外面的世界虽然鬼斧神工,自然天成,但在种种景致搭配上,比不得这里万一,湖泊河流,山川平原,森林草地,都非常有机和谐,只是由于面积所限,显得小气许多。 居住环境相对拥挤了太多,许多人平均居住条件不超过三十平方米,好在这里充分利用了立体空间,否则断断容纳不下千亿级别的生物数量。 不过大多数新人类已经习惯于在虚拟世界中生活和工作,除去一些必要工种,比如研究宇宙和自然的科学人员,不得不在现实环境中工作,大多数人的工作地点都在虚拟世界中。 因此虽然实际居住面积变小了太多,但真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仍然没有变,还是原来的虚拟世界。 现在的虚拟世界包罗万象,只有极少数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工作,大多数行业,比如娱乐行业,文艺创作甚至包括大多数传统行业等,其工作人员基本上都在虚拟世界中工作,通过对现实接口,来遥控管理实际工厂流程,在有大量机器人进行工作和管理的情况下,并不需要人类亲自进入这些工厂工作,这就大大减少了人力消耗,极大提升效率。 许风山就是一名最普通不过的工人。他今年已经一百六十五岁了,这个年纪在原来的地球上是不折不扣的寿星,但在这个时代,不过是一个青年人,在人均寿命接近千年的社会背景下,他还很年轻。 不过虽然从分类上是青年人,不过他毕竟有一百多年的阅历和工作经验,远不是以往的青年人可以类比的。 今天,虽然新分配了住房,但他没有丝毫地不适应,照例躺在了那个熟悉的虚拟引导舱内。这种引导舱自带按摩和定时提醒功能,当然必要时刻也可以进行启动自动维生系统,不过维生系统对人来说虽然没有什么副作用,但大多数人还是不喜欢那种和机器人一般的生存方式,仍然会定时起来吃饭睡觉,来保持人类的传统习惯,他也是如此,在由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设定了下班和午休时间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公民编号xxxxxx,第px2432号食品工厂管理员,姓名xxx,登陆检测通过,进入管理房间。” 很快虚拟世界中的工作场所就呈现在许风山面前,这是一间再普通不过的中央监控室,主要负责食品的生产管理流程,一个个屏幕上分门别类地显示不同内容,有原料的输入、成品的输出、质量的检测、潜在隐患分析以及设备管理等。如果按照同等的产能来算,想要达到这一间食品工厂的产量,在以往地球上至少要成千上万的劳动力,但此时却只有他一个人在进行人力工作。 许风山非常熟练地先看了原料的输入,发现储备仓库中原料足够充足,工厂管理系统没有给出警告,一切都显示着绿色的安全状态,接着就是成品的输出,从保质期可以超过一百年的军用食品,到保质期只有几个小时的新鲜食物,分门别类,一切都井井有条。 每样成品从生产线下来之后,直接就进行了周转,这些东西的生产都不是盲目的,而是做好了预算和计划,在做好需求分析之后,立刻分派下相关的生产任务,这种模式和地球上曾经有过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很类似,不过在过去那种体制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无法确定人类各种需要的准确程度,结果导致生产出大量无用产品,白白浪费资源,反而不如市场这种手段可靠。但现在科技发展到极高程度,分析并且总结出整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