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尽处_第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2/4页)

话,跟彭学文当日说得意思又差不多了。打仗是大头兵的事情,读书人么,只管躲在子弹够不到的地方,忽悠别人往前冲就行。张松龄不能说这些话没道理,可内心深处,却绝不赞成这种论调。倒不是他思想境界有多么高,而是他觉得,如果每个当官的都以这种心态指挥士兵的话,队伍在强敌面前一触即溃也是必然。

    “我知道你志向高远,看不上我们铁血会这座小破庙。”见张松龄满脸的不服气,老军师继续谆谆善诱,“可越是小地方,你越容易有机会出头。去了宋哲元那边,人家身边全是枪林弹雨一道滚出来的老兄弟,能有你出头的机会么?没错,他是把学兵营当做军官种子在培养!可二十九军的军官位置,就那么多。原来的几个派系分还分不过来呢,谁肯给你们这些无根无基的学生娃子腾地方?!你就老老实实在我们这儿干,等跟日本人动起手来时候,,咱们把队伍拉出去,漂漂亮亮打上几个胜仗。到那时,无论中央军还是二十九军,还不会争着主动找上门来要求收编咱们?我们这些老东西人家未必看得上眼,你年纪青,有一肚子学问,背后还带着自己的一帮子弟兄,怎么着不得给个营长,团长当?到那时,你把葫芦屿发生的事情朝上边一捅,那姓秦的再手眼遮天,还能把关系通到蒋委员长身边去?!”

    注1:文中的亡国与亡天下之辩,出于《日知录》,是大儒顾炎武在明亡时所写。

    注2:班定远,汉代定远侯班超,年少时不愿做一个书生,投笔从戎,立下大功。

    第三章 山南山北 (三 下)

    自从进了联庄会,张松龄就再没提葫芦屿的事情,更没向任何人流露过想给同学们报仇的意思。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甚至连当日到底有多少具尸体被抬进了葫芦屿,都没向人打听过。他要报仇,他要学豫让、荆轲,他以为自己已经将仇恨隐藏得足够深了,却没想到,被老军师一眼就看了出来。(注1)

    庆幸的是,老军师并没有阻止他的意思,反而很明确地对他的打算表示了赞赏和支持,“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你能不忘同学被杀的仇,并且能沉住这口气,就是个人物。眼前的事情你尽管放心,即便秦德纲知道你人在魏家庄,只要老夫我不点头,他也没本事把你带走!”

    这倒不是老人家在吹牛,据张松龄几天来的观察,驼背老军师几乎是联庄会的第二号实权人物。足智多谋,且能服众。即便是大当家魏占奎,对这位老爷子的话也要掂量几分,轻易不敢驳斥。

    “但以后的事情,就得靠你自己了!”没等张松龄表示感谢,驼背老军师继续说道:“秦德纲背后的人,是他的远房堂兄秦德纯。那可是二十九军的大人物,地位仅次于宋哲元。如果你自己没点儿实力的话,光凭着一个穷学生的空口白牙,宋哲元可能替你做主么?”

    答案很简单,即便再不通世事,张松龄也能推算得清清楚楚。可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实力,老军师却不肯多加指点。只是告诉他,君子可复九世之仇。只要他肯耐下心来,总是能找到机会。(注2)

    张松龄看不出机会在哪里。至少,从目前铁血联庄会的情况,他看不到任何报仇的希望。这个民间自发建立的自卫组织,名义上有三百余壮丁,却大多没经过任何正规训练。手中的全部长短热兵器加起来,连庚子年间打造的大抬枪都算上,也不过是六十余杆。其中还有十多支是打猎用的土炮,射程不足五十米,每装填一次黑火药,至少需要半分钟时间。

    此刻联庄会账面上的钱倒是很多,打着保家卫国的名义,魏占奎曾经几度向村民们强行摊派。有谁胆敢不按时向联庄会“捐助”抗日饷,赵二子等人立刻就带着枪支去堵门、扒房子、拆灶台,将对方家中粗细物件搜刮一空不说。临了,还会将全家老少赶出村子,再也不准回来。

    “我们是抗日队伍,抗日你懂么?”不止一次,张松龄在屋子里,听见魏占奎在外面对着前来请求宽限几天捐款日期的老乡们,大声咆哮。“你不交钱,弟兄们就得饿着肚子跟日本人拼命。你种庄稼的,饿着肚子能挥得动锄头么?弟兄们因为肚子饿打了败仗,责任该算在谁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