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尽处_第2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7节 (第3/4页)

伍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傅作义里的部队里,吸纳了大量的八路军干部充当军事和政治顾问,帮助他训练队伍,统一将士们的思想。而赵承绶,却致力于跟**人搞摩擦。非但处处给晋察冀军区地方部队下绊子,并且暗中还与日本人眉来眼去。自打今年开春以来,在晋西北一带,已经发生过多次游击队被晋军攻击事件。虽然每一次摩擦都以八路军游击队的主动退让而告终,但八路军与晋军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明显。(注2)

    “毕竟他是傅作义将军的人么!咱们军分区,今后的主要合作对象,也是傅作义将军!”苏醒笑了笑,丝毫不以刘国梁的顶撞为忤。“况且眼下团结抗战是主流,一般人都难以冒天下之大不韪!”

    刘国梁笑了笑,没有吭声。作为整个军分区的保卫工作负责人,他不会在大方向是跟司令员苏醒对着干,但在本职工作范围之内,却不会轻易做任何让步。这是他的原则,也是他的底线。他自己心里头清楚,也相信苏醒能清楚。

    见话题扯得有点儿远了,副司令员张霁云赶紧主动往回拉,“呵呵,无论如何,黑石游击队这一仗打得精彩,打得提气。过几天军区总部那边有个经验报告会,我想啊,咱们是不是让王胡子写个材料,把这一仗的经验向军区其他同志介绍一下。”

    “材料可以写,不过推广起来很难!”苏醒先是轻轻点头,然后又苦笑着摇头,“在火力条件远不如日寇的情况下,动用战马,的确可以大幅度缩短消耗在路上的冲锋时间,也能给鬼子出其不意的打击。可一匹马的日常消耗也太大了,每天要七斤粮食,二十斤干草。并且还要定期提供鸡蛋或者黑豆补充营养。咱们晋察冀军区自己的原有的骑兵部队,眼下都因为补给原因要主动裁撤了,哪还有条件在地方上积极扩大骑兵队伍?!”

    这一点,刘国梁倒是非常赞同苏醒的意见,点点头,笑着附和,“是啊,眼下除了多伦队和黑石这两支活动在草原上的游击队,其他兄弟队伍,都不具备供养骑兵条件!即便有条件养得起战马,一时半会儿,也训练不出那么多能骑在马上挥刀的战士!”

    “这样啊?!”张霁云愣了愣,脸上的表情有些遗憾,“如果,如果抽个时间把黑石游击队调进关内去,配合一下军区的其他兄弟部队呢?!王胡子不是说了么,最近两个月,黑石寨的小鬼子估计没力气再发动新的攻势了!”

    “难!”不待苏醒开口回应,刘国梁主动帮忙解释,“你可能没注意到黑石游击队的规模。甭看号称一个大队,下辖四个中队,外加一个什么国际营。实际上,一个中队只有三十来人,并且不能保持满编状态。总计只有两百来人的队伍,其中还有一大半儿是新兵。你能抽多少人去支援关内?抽少了,不过是杯水车薪。抽多了,王胡子在黑石寨那边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就要发生新的变化,对整个晋察冀军区来说,恐怕也是得不偿失!”

    注1:即第十七师,在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某人的瞎指挥下,出发前一万余人,最后撤至离石县,只剩下一千二百多人。

    注2:赵承绶这个人很复杂,一方面他对延安抱有好感,与贺龙、徐向前等人都有不错的私交。另外一方面,他却因为忠于阎锡山,处心积虑想将八路军的力量驱逐出山西。在抗战最艰苦时段,甚至充当阎锡山的使者,跟日寇进行了多次“和平”谈判。

    第四章 荣誉 (二 上)

    “那倒是!”副司令员张霁云想了片刻,轻轻点头。习惯了平原地区各支游击大队动辄几百、上千人的规模,他刚才根本没有考虑到草原上情况的特殊性。受地广人稀的现实影响,眼下非但王胡子的黑石游击大队兵力单薄,就连蒙古贵族出身的乌云起,在其家族的鼎力支持下,拉起的队伍也只有四、五百人模样,远不能跟八路军在晋北、冀中一带的地方武装相比。

    “另外咱们还得考虑到地形特点与交通条件两方面的影响!”见张霁云听得认真,保卫科长刘国梁继续说道,“ 黑石寨那一带虽然又有丘陵又有沙漠,整体上却是典型的草原地貌,地表起伏不大,适合骑兵大范围机动。另外,就是因为那地方比中原开发得相对晚一些,既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小鬼子的重炮、装甲车之类的现代化武器一时半会儿运不进去,勉强运过去一件两件儿,后勤补给也是个难题。因此王胡子的骑兵对上小鬼子的关东军,劣势并不是非常明显。而一旦骑兵南下过了张家口,小鬼子凭着公路网和铁路网,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对于骑兵来说,面对纵横交错的隔离沟和密集的炮楼,非但灵活机动的特点没办法体现,攻坚能力不足的劣势也必将暴露无遗!!”

    “对啊!那就成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