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尽处_第3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2节 (第3/4页)

了,总拿最差的驽马应付咱们!害得咱们根本无法正常行军。唉,都是德王殿下的本家,我还不能用强迫的手段,逼着他们贡献马匹。唉,真是麻烦!!”川田国昭会心的点头,满脸苦笑。

    注1:诺门罕战役于1939年9月15号停战,但日苏双方正式签署停战协议却拖到了1940年6月。此战规模不大,对日方打击却极其巨大。参战的第23师团15040人中有11958人死伤,联队长一级的军官全部战死或自杀。师团长小松原在一年之后郁闷而死。却导致关东军总司令和参谋长双双被撤。从此以后,日军中北进一派彻底失声,南下派取得压倒性优势。为两年后太平洋战争于爆发埋下了隐患。

    注2:上一节犯了两处错误,第一是把白川四郎顺手敲成了白川次郎。第二是在最后一段,把白川四郎敲成了儿玉末次。特此更正,并向大伙致歉!

    第三章 风云(五上)

    借口这东西,就像泥土里的石头,只要用心找,肯定就是能找到的。接连两支规模在一个中队左右的日寇掉进国民革命军九十三团和黑石游击队联手挖下的陷阱之后,不光是川田大队的挽马大批“病死”,其他各路奉命驰援贝子庙的日伪军,也都纷纷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困难。要么春汛爆发冲断了道路,要么是遭遇沙尘天气无法辨认方向,要么是受到东北抗日联军的sao扰林林总总,理由千奇百怪,结果却全都是一样,被“困”在半路上寸步难行!

    援军们认定了九十三团在围点打援,伪蒙疆自治委员会主席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可不敢打这种赌。锡林郭勒是他的“龙兴”之地,也是支撑他力压麾下大小汉jian蒙jian,继续做“蒙古帝国”白日梦的本钱。万一被国民革命军九十三团个捣个稀巴烂,即便最后保住的贝子庙,也会导致他的实力骤减。届时,什么绥西自治委员会委员长王英,什么晋北自治政府主席夏,什么察南自治委员会最高委员于品卿,以及手里掌握着兵权的大小诸侯们,都会纷纷掉过头来,将他连皮带骨分吃干净。包括他的老搭档李守信,都不可能落在别人后边!

    这是狼群规则,在塞外已经盛行了数千年。绝非一人之力能改变,也绝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哪怕他德王背后还有日本人撑腰,也无济于事。只要其他诸侯能将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和魄力,日本人绝对不在乎换一个人来当蒙疆自治政府的主席。反正日方需要的只是一个肯听话,肯配合他们掠夺塞外各类资源的傀儡,至于这个傀儡姓什么,到底是蒙古人还是汉人,他们其实并不在乎!

    所以无论是出于自保也罢,还是出于展示实力也罢,伪蒙疆自治委员会主席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都必须尽快恢复锡林郭勒草原的“安宁”。然而让他非常为难的是,眼下他的主子日本侵略者正于五原一带跟傅作义部打得难解难分。他的主要政治竞争对手,伪绥西自治委员会委员长王英已经抬着棺材,亲自到前线督战了,他这个所谓的蒙疆自治委员会主席总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把属于自己的兵力全部从前线调下去。况且,想要从前线调人也没那么容易,李守信直接负责的第一、二、三师,刚刚被日本人调整为靖安警备队,重装备被全部裁撤不说,交通工具也从战马变成了两条人腿。而名义上直辖于他麾下的第四、五、六、七、八、九师,指挥权却又完全被日本顾问控制,无论是他这个自治委员会主席,还是李守信这个蒙古军总司令,得不到日本人的首肯,都休想调动一兵一卒!(注1)见他急得吃不香睡不着满嘴血泡,参议府议长吴鹤龄找了个二人单独相处的机会,低声劝道,“王爷您不要太着急了,其实这件事,日本人比您还急。咱们锡林郭勒盟,可是紧挨着外蒙。万一九十三团赖在那不走了,再勾结上东北抗联建立起一个什么东蒙抗日根据地,您看到时候抓瞎的是谁?!”(注2)“东蒙抗日根据地?怎么可能?九十三团可是个甲种团,跑那么老远去建立抗日根据地,傅作义怎么给他输送补给?!”伪蒙疆自治委员会主席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听得满头雾水,眨巴着布满血丝的眼睛追问。

    吴鹤龄顿时觉得一阵气结,跺了跺脚,哑着嗓子补充,“再往北可就是外蒙啊!乔巴山他们可是早就把日本人恨到了骨子里头!去年要不是有苏联直接出了兵,关东军绝对可以直接打到库伦!”

    伪德王的脑子依旧跟不上趟,想了片刻,继续低声反驳,“但是乔巴山他们可是最恨汉人。况且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