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城_第1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5节 (第4/4页)

“是神城!”

    虽然我们还没有看清楚上面建筑物,但只是看到这块奇异的岛屿就已经让我们够震撼了。这个浮在半空中的岛屿太大了,不知道还以为就是一处平漂浮在空中的陆地。上面蒙蒙的白光让整个岛屿显得十分的神圣,让人有一种立即跪下来就要膜拜的感觉。

    我们像是被完全的迷住了一样,开始慢慢地向前走去,就算是前面是万丈深渊也阻挡不住我们要立即接近那个浮在半空中的神城的冲动。耳边呼呼的风声让我的头脑清醒了一些,我发现我们身边的光已经不见了。可能是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个浮岛的下面,上面的光已经照不到下面了。

    我迅速醒过神来,看到前面又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原岩石,比我们之前见到的那块要大的多了。像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矗立在那里,诉说着这里的不像。

    我急忙转身一看,发现其余的人还是一脸失魂落魄的向着前方飘在半空中的岛屿前进。像是一群已经被剥夺了思想的僵尸,机械向前靠近。

    前面不在有任何的光亮,所有的光都来自上面的那座浮岛,但是当光线照下来的时候却被下面的黑暗所吞噬了。像是一头不知名的怪兽,在黑暗中默默地趴着,随之准备扑出来将胆敢侵入它领地的人吃掉。

    我急忙将几个正在走向前方黑暗的人给拉住,好在他们只是被前方的那个岛屿给迷住了心神,现在很快的醒了过来。身边的风似乎大了很多,而且像是从下往上吹的。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因为周围已经是一片漆黑了。还在借着隐约的光还能够看到前面的那块巨石,我领着其余的人向着那块巨石摸了过去。

    万俟珊珊打开了手中的电筒,然后将光束对准备这块大石头,对我们说:“你们看,上面有字!”

    我接着光看到上面写着几个硕大的篆书,不过内容让我有些理解不过来,这是什么意思,是警告还是要提示。

    唐云馨看着我盯着那块巨石不语,就问我:“你倒是说话啊,怎么光自己看着不说话啊!”

    我立即醒过来了,然后才说:“上面写道很奇怪,最大的那几个字写得是‘回头’,右边的小字也是我们之前见到的‘回头是岸’,然后左边却是写着‘为勇者王天下’!”

    “回头,回头!”我告诉他们上面的字之后,然后一直自言自语,“这里是传说中回头崖望乡台,下面就是无底的放逐渊了?”

    徐平不明白我在说什么:“老李,你在说什么呢,什么望乡台,放逐放逐渊啊!”

    我解释说:“那是指阴间的东西,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会有呢。回头崖是一处很惊险的地方,走到这里就不再有路了,所以到了这里的人不得不回头。如果不回头继续向前走的话,就会掉到下面粉身碎骨。相传望乡台就是建在回头崖上面,回头崖下面就是放逐渊。这是因为阎罗王怕一些鬼魂依然留恋世间,会趁着到望乡台看亲人最后一眼的时候逃回去。所以阎罗王特地建立在放逐渊上面的回头崖上,要是鬼魂跳下去,会被永远放逐吗,永世不得超生。”

    徐平看着这块巨石说:“那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你说的那个望乡台了?但是我怎么看去都是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啊!”

    我笑着说:“望乡台是指给死去的人也就是鬼魂看自己家乡用的,咱么是活人当然看不到了。有一句诗说得好,叫做‘望乡台上再望乡,回首故国泪茫茫’。”

    望乡台,原指古代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的人为眺望故乡而登临的高台(既可能是人为建造的,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后来,随着道教鬼神观念的成熟和佛教地狱体系的引入,道教逐步把望乡台从现实建筑演变为虚幻存在,成为神话传说中,进入地狱的鬼魂们可以眺望阳世家中情况的地方,有时也借指阴间。相传这还是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包拯的功劳,因为包拯既是阳世的清关,也是阴间的阎王。

    包拯最初是出任的是第一殿阎罗王,因为地狱第一殿是距离阳间最近的地狱建筑。因进入第一殿时各路鬼魂尚没有饮孟婆汤,鬼魂们对阳间的生活和亲人们还存有眷恋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阴间的名山,企图再回望一下阳间的情景,但他们却无法望见。

    在这种思亲欲见却不得相见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声音悲惨,催人泪下。作为第一殿阎罗天子的包拯心地善良,大慈大悲,听闻此事,动了恻隐之心,命鬼差建筑了望乡台,并将其迁至天子殿旁边,允准阴曹亡魂遥望自己生时的家乡与亲人。

    我看着这里说:“据说回头崖和望乡台很奇特,据古代传说描述,望乡台的建造结构相当奇异,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条石级小路外,其余尽是刀山剑树,十分险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见。”

    我说到这里然后对徐平说:“老徐,将照明弹拿出来,朝着前面打一发,我要看看回头崖下的放逐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